徜徉于以水之精神为主题的审计文化长廊,顿感我们聊城市审计局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儒雅团队精神,长廊的尽头便是审计文化书屋——职工之精神“伊甸园”……不知何时,喜欢上了这小小书屋,傍晚抑或周末都会习惯性地走进它,看看书籍、写写文字、谈谈人生,好不痛快。小小书屋、浓浓墨香,“一杯香茗、一卷书;一抹斜阳、一壶茶”……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处世之道、为人之理,尽在这审计文化书屋…… 境遇与作为。一个人无法做到两方面都十分幸福,若是此,便没有了作为的动力。黄山的松树,生长在山石夹缝里,风霜摧残,因为境遇之恶劣,本身成为奇伟俊美的劲松。倘若将其移至环境优越之地,这至真至纯之美也就荡然无存。天地万物之一份子的人类,又何尝能超越这一历史规律呢?喜欢读名人的励志传记,不是羡慕名人的光环,却是因为品味鲜花背后所不为人知的酸楚以及砥砺自我的真实人生阅历。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刘淑霞的《马云传》……主人公年轻时的经历让人看得揪心,但成功之后的完美逆袭带给我们的是激励和感悟——逆境出俊才。 敬畏与行为。敬畏是人生智慧、行为准则、工作态度。《曾国藩传》里,作者讲述了这位晚清第一名臣的生平轶事,“畏天命、畏人言、畏君夫”足以总结其修身处世之道。心存敬畏之心,才能行有所止。明代大臣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敬”乃尊重之意,“畏”乃害怕,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工作中,敬畏组织、领导和同事,如履薄冰,乃从政之道;生活中,敬畏家人,孝敬感恩,乃治家之法。“敬则无骄气,无懈怠之气”,唯有此才能不浮躁、不骄纵,才能保持内心之清静、处世之谦逊;“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也唯有此才能慎独、踏实,才能知方圆、守规矩。 自省与修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朝的开国君主王刻将此箴言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其意为: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如何“一天新”、“天天新”、“更新”,“吾日三省吾身”方能达到,以至修身养性。自省,这不仅让我想起女作家杨绛先生新作《洗澡之后》,在审计书屋看到此书后如获至宝,甚是喜欢,不禁一气畅读。虽是写“干校”生活的书,但杨绛先生将其命名为“洗澡”也应该有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之意吧。 追梦与现实。其实,关于梦想和现实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比如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或许大家都有同感,要不就是梦想在现实面前低头,要不就是现实改变梦想,总而言之,梦想照进现实的路途很长很长……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停止追梦的借口和理由。追梦是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寄托,更是活着之意义。《当梦想照进现实:上海大学大学生创业案例集》,讲述了1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创业故事,也是他们的追梦之旅。这14家企业,有成功创办公司的辉煌、有不停转换创业思路和项目的无奈、更有脚踏实地和坚持不懈的拼搏,追梦之路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带有时代特色的对梦想之执着和对生命之热爱—“活着就是胜利”,“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们热爱追梦,相信痛苦的蜕变是成长的契机。 小小书屋,没有香水的浓烈,却有笔墨的淡雅;没有咖啡的香醇,却有清茶的韵味。关于人生的思考,我会在这小小审计书屋中继续追寻;关于工作的进步,我会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关于生活的历练,我会在圆梦的旅途中坚持领悟……(李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