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审计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审计监督职责定位,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中彰显审计担当。五年来,该局以“站稳政治立场”为根基,以“提升审计质效”为核心,以“创新监督模式”为突破,以“锻造过硬队伍”为保障,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审计答卷”,为汉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屏障。

五年中,该局先后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全省2020年度社保基金审计先进单位”等荣誉,获得省市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表彰12项,市级以上优秀审计项目及综合报告8次(其中署优1次、省优2次),连续4年获全市审计业务考核优秀等次,连续12年获全区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优秀等次。
站稳政治立场
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职责定位,严格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准审计前进方向。健全完善区委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定期提请召开区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研究审议重要事项,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审计工作“一盘棋”,高效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完善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构建“1+N”审计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提升审计质效
坚持抓谋划与强监督并举,以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为牵引,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民生事项,科学谋划和推进审计。先后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粮食购销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坚持“治已病”与“防未病”并重,把工作重心落到审计整改上,制定《汉滨区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纪审”“巡审”“纪巡审”联动协同监督,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力求在审计整改上打好“组合拳”,达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目的。
五年来,问题整改率均达到93%以上,促进被审计单位在全区出台《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措施》《招商引资风险防控制度》《汉滨区公务支出管理制度》等制度办法,赢得社会普遍好评,实现了审计效果、整改效果、治理效果的统一。
提高审计质量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把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制定《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审计质量提升制度11项,实行审计方案、重大问题、审计报告“三会定审”,推进审计项目和业务股室“一拖N”镇村联审模式,形成“统分结合、分管为主、优势互补、协调联动”一体化审计新格局。
积极探索村财审计监督,2021年率先在镇办设立6个区域村财审计工作组,为全市推行村财审计提供了范本,推动审计触角延伸到全区380多个村(社区)。截至目前,提出审计建议330余条,促进了村干部担当履职尽责,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护航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以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为目标,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文明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建设,一体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打造“红心向党˙立审护航”党建品牌,以“五融五创”模式推进“党建+审计”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引领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实施“审计组+党小组+廉政监督员”工作模式,强化审计现场和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引导审计干部自觉坚守政治红线、纪律高压线、廉洁底线,切实筑牢廉政监督“防火墙”。
狠抓干部培养,增强履职本领,实施“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坚持以干带训、以审代培,开展“岗位大练兵”“传帮带”“审计大讲堂”等方式提升审计干部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审计干部。近年来,15人次获得省市区表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征程上,汉滨区审计局将继续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勤履职,服务大局显担当,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