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审计风采  >  先进个人 > 正文
 
把群众当亲人
——记宁夏彭阳县王洼镇梁壕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蔡葳
 
【时间:2021年06月09日】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字号: 【大】 【中】 【小】

有这样一位书记,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五年来坚守在一线,把群众当亲人,把乡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就是彭阳县王洼镇梁壕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蔡葳。

掌握第一手资料

2016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党组研究决定,派出审计厅扶贫工作队蔡葳等6名工作队员到固原市彭阳县王洼镇梁壕村、尚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刚到梁壕村的蔡葳,一进村就碰到村民正在修补一条坑坑洼洼的道路;向前远眺,一排排破旧漆黑的窑洞前,带着大西北特有高原红的村民,憨厚淳朴正冲着他笑。梁壕村的第一印象就这样深深印在他的心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彭阳县梁壕村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位于王洼镇镇政府西边,距离镇政府驻地18公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贫困人口比例高、贫困程度深,村民以种养业和劳务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看着贫瘠的土地,一贫如洗的农民,蔡葳的心像被什么揪着一样疼。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蔡葳深感责任重大。“既然组织派我来驻村扶贫,如何能让这里的农民过上好日子?”在心里暗下决心的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驻村扶贫的漫漫征途。

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他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经过走访、考察,结合梁壕村实际,定下了扶贫的目标。扶贫工作队先后将筹集到的500余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梁壕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学校图书室建设、扩建新建养殖大棚、中锋养殖、文化广场建设等惠民项目中。

和以往驻村书记不同,蔡书记像是“粘”在了村民中一样,天天和村民“‘盘盘坐’”、拉家常;一些偏远的地方,连自行车都没有,只能步行,有时还要雇驴车,吃饭就在老百姓家;遇到农忙季节,还要和农民一起下地干农活,深切体验农民的疾苦,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用他的话说,当一回农民,挺好!

时间长了,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各个角落,再次见到他,白皙的皮肤晒得有些黝黑,他全然不在乎;翻开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蔡书记已然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走村串户、深入调查,蔡葳带领村委干部了解到村里的贫困状况,对150户建档立卡户家庭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为下一步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乡亲的冷暖放心上

梁壕村生态自然条件差,放眼望去,除了荒山竟看不到一片绿色。蔡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光是往县园林局跑,就不知跑了多少趟,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他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园林局终于同意,在该村实施荒山绿化2300余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8000亩,在绿油油、黄灿灿的农田映衬下,梁壕村呈现出美丽的田园风貌。

路不好走,是蔡葳到梁壕村遇到的第二件难心事,要想富先修路。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可不容易。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坑坑洼洼、狭窄的道路严重制约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发展。为此,蔡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先后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260万元,还安装了8盏路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在漆黑的夜里前行的路人,也照亮了蔡葳那颗为民帮扶的心。

路修通了,群众的住房问题又摆在了蔡葳的心间。在梁壕村,处处能看到村民居住的破旧窑洞,房屋现状只能用“破旧不堪”来形容。那些土墙危房,有点歪歪斜斜,屋顶还缺了一角;有的房屋主体墙面裂缝,站在屋内,屋外的光线透过裂缝照射在地面上,墙面墙皮斑驳。破旧窑洞里除了年迈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还有留守儿童,年轻一些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了,没人操心没人管的居住条件,又一次深深触动了蔡葳的心。

他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到资金5万元,对5户建档立卡特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经过一番修整,屋里屋外变了个样,居住没问题,安全也没问题。一位村民拉着蔡葳的手说:“蔡书记,谢谢您啊!我一直都想修补房子,可是没钱啊,要是没有您,我还不知道要在这个破房子里住多久。”

壮大村集体经济

“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驻村以来,蔡葳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做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以“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筹措资金40余万元,扩建党员活动室,制作便民服务台,安装电子屏,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一体六功能”作用。他和村委班子深入摸底调研走访,先后将能干事、想干事、守纪律、群众基础好的4名后备干部选进“两委”班子,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致富带头人19名。在他的带领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梁壕村脱贫攻坚工作。

梁壕村集体空壳经济,多年来没存款、没资金,增收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为打破这个桎梏,蔡葳和村两委班子探索出了一条走创办产业多种经营的脱贫之路,实施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造血”工程。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蔡葳和村两委班子向广大村民确定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产业发展思路。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在他的多方协调下,申请金融贷款500余万元,全部用于扶持农户发展种养产业,全村种植饲草5300亩,肉牛饲养总量1300头,一条“小群体大规模”肉牛养殖致富之路初见端倪。随即,他又向自治区审计厅争取了24.4万元兴建胡麻油坊和中蜂养殖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用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购买大型拖拉机、青贮收割机。流转闲置撂荒土地400亩,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地膜玉米、紫花苜蓿。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面对村民有思富、盼富、致富的强烈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缺资金,不敢闯,迈不开步子的状况,蔡葳手把手地教,苦口婆心地讲,还把他们带到“养殖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帮村民们算经济账,算收益帐,对资金确实困难的村民,积极帮助协调小额信贷贴息贷款,利用“贫困户专题会”“脱贫光荣户评选”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

村民思想观念逐渐转变,愿意发展产业的村民陆续多了起来,对缺少劳动力、缺少资金的村民,蔡葳积极为他们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发展养猪、养蜂等扶贫产业。同时他还鼓励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村民组成合作社,共同发展养牛产业。鼓励动员家中有劳动力的村民,种植红梅杏,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因地制宜、一户一策、有针对性的发展产业,村民的收入大幅攀升,百姓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教育扶贫拔“穷”根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第一书记的蔡葳,深知孩子是未来小康之路的基石,关注基础教育,要先从娃娃抓起。在梁壕村待的这几年,谁家孩子该上学了,谁家孩子上几年级,他比谁都清楚。为让孩子和城里学生一样通过互联网看世界,他积极协调,为村部完全小学电教室捐赠电脑40余台。协调社会爱心机构为完全小学全体学生捐赠羽绒服、书包、运动鞋、学习文具等500余件;协调联系北京蔚蓝基金会为梁壕完全小学建设图书室,配备图书架,捐赠科学、历史、文化、自然、天文、地理、科幻等各类读本3500余册。2018年,梁壕村有15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建档立卡户胡芳琴和她的弟弟同时考入大学,胡芳琴家中收入全靠父亲一个人打工挣钱,姐弟俩同时考上大学,这可愁坏了他们的父亲。正着急不知如何是好,蔡书记闻讯赶来,为他们姐弟俩每人送来了4000元的助学金。看到帮扶村有这么多的学子考上大学,蔡葳即刻向审计厅汇报,争取到了助学金6万元,为当年考上大学的余亚丽等15名学生每人资助4000元学费和一台电脑。胡芳琴说:“4000元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不算啥,但是对农村娃来说,是支持更是鼓励。”

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归根到底靠的是文化支撑。以前的梁壕村,讲排场、搞攀比,办一次红白事,花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要“随份子”,还人情,钱全花在了场面上,家庭不堪重负,村民怨声载道。为改变现状,蔡葳书记结合梁壕村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区、市、县民风建设新要求,及时指导村委会成立了“一约四会”委员会,在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倡导群众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的新风尚,避免农户因婚丧嫁娶的高额礼金等陋俗导致已脱贫户再次返贫。

通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奋斗,梁壕村一年一个新气象,农民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比往年有了很大提升;适龄儿童有学上,青壮劳力有工作,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从机关到梁壕村,5年间,身份的转变也让蔡葳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如今,梁壕村一改往日萧条景象,村集体经济焕发勃勃生机。直到2020年,梁壕村整村脱贫出列,149户建档立卡户脱贫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1.3元,同比增加45%。因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蔡葳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自治区2018年度驻村帮扶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度、2020年度厅机关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2020年,他被厅机关予以记功一次。

在艰难困苦中,他总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书写了一个年轻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奋斗彰显了审计人的底色,在平凡的扶贫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金荣 史海红)

责任编辑:何晓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