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审计风采  >  先进个人 > 正文
 
逐梦之光丨审计路上的追光者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重庆市审计局】字号: 【大】 【中】 【小】

在重庆这座超大城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里,有这样一位审计人:他以专业为尺,丈量着城市建设的每一寸钢筋水泥;以温情为笔,书写着审计为民的每一页奋斗篇章。他就是2025年被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马林,重庆市审计局投资二处的一级主任科员,一个把“为国而审,为民而计”镌刻在心头、实践在脚下的追光者。

较真碰硬,筑牢审计监督网

在审计战线上,马林是出了名的“铁算盘”。他敢于担当,勇于啃硬骨头,先后参与企业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行业专项审计等多个重大审计项目,担任主审的项目达16个。

在一次现场审计调查中,马林敏锐地发现产业公司实际种植的苗木尺寸与合同约定不符。为了获取确凿证据,对苗木进行逐一测量、记录,最终揭示了未按约定提供苗木的问题,节省财政资金数十万元。8年来,他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50余项,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的独特作用。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审计期间,马林统筹组织23个审计组对46个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作为主审,他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出了“问题表现在基层、产生原因在部门”的审计思路,重点揭示了老旧小区改造中政策不落地、资金使用不高效的问题,促进200多个老旧小区加快改造进度,推进节约工程价款,让民生实事可感可及。

面对复杂的数据和繁重的审计任务,马林迎难而上。参与重庆市纪委监委专案组工作时,他利用大数据手段,在海量的财务数据和资金流水中寻找蛛丝马迹,最终查证其中的腐败问题,相关领导干部被留置处理。他的严谨细致和专业能力,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点面结合”,智驭审计创新

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马林深知这一点,他在项目审计中,总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充分展现出“严谨细致、公正无私、锐意进取”的精神。

作为一名投资审计人员,马林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路径。2022年,在某工程项目审计中,马林敏锐地发现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点到面,从单个项目到行业乱象,挖掘出前期工作、管线迁改、建筑弃土处理等方面的行业普遍性问题,指出部分专用设施采购上存在价格不透明、采购单位来源高度集中等行业管理突出问题,并深入揭示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一次次审计实践探索中,马林提出了新时代投资审计应该“向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和权力运行背景进行延伸”的工作思路,提出以单个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重点建设环节的主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为“点”,以行业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为“面”的“点面结合”审计方式,形成的审计成果得到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的卡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了相关建设行业的布局优化、建设有序、投资可控,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效。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中,实地踏勘轨道铺轨情况

用心用情,“驻”进群众心坎

2019年,马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前往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彭水县三义乡五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他从未有过退缩。

驻村期间,马林深入调研,遍访全村,全面梳理了五丰村的贫困现状、资源禀赋等,据此编制发展规划。他带领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与初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30余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00余万元。两年时间,通过分红、流转土地等利益联结机制,共为村集体增收23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600余元。

在驻村的日子里,马林时刻关注着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他帮助贫困户找到了致富之路,激发其内生动力,为生猪养殖大户解决了道路硬化、电力供应等问题。他用心用情用力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生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好书记”“好儿子”。

在驻村帮扶中,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以审计“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在马林看来,审计不仅需要查问题,更要传递温度。他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使命。

在交通局系统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中,马林关注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安全,推动完善了农村公路护栏安装;在轨道交通竣工决算审计中,他关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形成统一的轨道站点商业接入机制;在轨道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中,他致力于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通过向党委政府报送审计专报,建议加快轨道交通强网补网,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提升轨道交通分担率的攻坚行动,进一步实现了便民惠民。

在轨道六号线支线二期竣工决算审计中,调查了解合同管理情况

在驻村期间,马林更是将温情审计的理念带到了脱贫攻坚战场。他发现村集体道路施工机械油料采购发票存在虚报冒领问题后,立即组织整改,追回的资金被用于修建通往养殖场的硬化路、加工车间的太阳能灯。他还通过“围炉夜话”等形式向村民讲解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农业合作社账务处理方法,帮助村民理解政策、发展产业。

2024年,马林站在红岩村大桥上查看轨道交通审计整改情况,暮色中的长江泛起粼粼波光,江风中,8年前那个背着双肩包初到重庆市审计局报到的青年,与此刻的身影渐渐重叠。审计人的岁月没有惊涛骇浪,有的只是钢筋水泥间的毫米必争,账册单据里的锱铢较量,还有万家灯火时办公室那盏长明的台灯。

当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呼啸着穿过楼宇丛林,当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当五丰村的中药材郁郁葱葱地铺满山坡,那些被数字记录的时光,终将成为丈量初心的标尺。正如马林常说的:“审计人的笔,既要写出经济运行的体检报告,更要画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2025年,马林背起他的双肩包,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更扎实的本领、更开阔的视野,在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审计答卷。

责任编辑:刘誉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