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审计风采  >  先进个人 > 正文
 
真情搭建扶贫“连心桥”
——记海南省审计厅驻定安县黄竹镇莲堆村第一书记王积山
 
【时间:2020年01月17日】 【来源:海南省审计厅 】字号: 【大】 【中】 【小】

都说他行走在扶贫路上一个月磨破了两双鞋子;都说他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解难题谋致富之策出实招;都说他以真情搭建党与老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他就是海南省审计厅驻定安县黄竹镇莲堆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积山。2019年9月,他被授予“定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放飞残疾人心中的梦想

新年这天,我来到莲堆村,采访王积山时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王积山背着一袋米正朝贫困户吴孔轩家走去,刚到一间新建的平顶房门口,“王书记来了”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接着门开了,吴孔轩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子里。据王积山介绍,吴孔轩是村里的特困贫困户,30岁那年因白内障而失明,而今已68岁,平时靠侄子照料,原先住在一间矮小的旧瓦房里。

“你老怎么知道是王书记来啦?”我问吴孔轩。吴孔轩笑道:“王书记很关心我,经常来探望我。一听到他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他来了!”

“他给你做了些什么?”我又问。“他帮我做的事可多啦,别的不说,就这间新屋,他费了不少心血啊”,说到这里,吴孔轩显得有些激动,声音也有些沙哑。王积山为让吴孔轩能够住上新房,主动为他办理建房手续,为他到城里采购河砂等建材。去年4月初,房子开工后,王积山每周都来两三次。房子5月底完工,6月初,吴孔轩就搬进了新房。

走出吴孔轩的新房,我们来到钟耀旺夫妇的家。钟耀旺夫妇是村里肢体一级残疾人、低保户。钟耀旺夫妇俩原来在城里以“摩的”拉客度日,3年前,回村发展,靠养肉鸽为生。王积山来了之后,了解到钟耀旺夫妇的梦想就是发展肉鸽养殖业,决心帮助钟耀旺走出一条养鸽致富的路子。

钟耀旺夫妇的家座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四周山林茂密,青翠欲滴。家周围种有椰树、槟榔、竹子……居住环境显得十分安静、优雅。雨停了,山林如洗。刚到钟耀家门前,就听到一阵阵鸽子“咕、咕、咕”的叫声。

钟耀旺夫妇和他们年迈的父母正在忙碌,有的在配饲料、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清洁鸽笼。见我们到来,钟耀旺停下手里的活,对我们说:“原来我们只养50对种鸽,是王书记鼓励我自食其力,大力饲养鸽子。如今种鸽已发展到700多对。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要感谢王书记的支持啊。”

当年,钟耀旺夫妇养鸽的初衷是想赚些小钱过日子,养鸽经验、技术也掌握了一些,只是苦于缺乏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王积山得知他们的心愿后,立即与黄竹镇政府汇报,争取了一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王积山又回到厅里,向厅领导作了汇报,厅领导同意扶持一万元,不仅如此,王积山还发动全厅党员干部采取“以购代捐”“认购认捐”的方式,捐助一万多元,帮助钟耀旺夫妇用于购买119对育种鸽,带动1户贫困户务工稳定脱贫,创新了一种“助残济贫”的产业扶持模式。“再过半年,种鸽就可以发展到1000对!”钟耀旺高兴地看着我说道。

王积山热心助力残疾人的故事,已在村里传为佳话。智力一级残障的8岁男童小莫,在王积山的帮助下,已在海口某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岁智障女孩小吴的家长,在王积山的鼓励和协助下,办理了残疾人证,申请了困境儿童救助。残疾退伍军人吴贻彬回村,王积山帮助他养鸡创业,年出栏1万只,已初具规模。最近,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授予王积山“2019年度99公益日活动最佳个人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驻村第一书记。

修建老百姓期盼已久的那条路那座桥

莲堆村是海南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8月,王积山走马上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还有10户未脱贫,且这10户贫困户自身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很大,王积山说,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任第一天,他就背着行李,来到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生产生活条件最落后的石井村,在贫困户吴多清家住了下来,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

俯下身子接地气,走村串户察民情,这是王积山抓扶贫工作的特色。不管是在水田里、胡椒园、花生地,还是在放牛放羊、喂猪养鸡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他总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聊上一会儿,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尽量解决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有些事看似虽小,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他来说却是大事。

为更多地了解民情,倾听老百姓更多的呼声,他利用晚上时间召开了一次“民情调查会”,让老百姓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出来,让他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一个又一个地去解决。

石井村有个叫杨雪波的,人称“大嗓门杨二嫂”,在“民情调查会”上开了腔:“咱村的那条小河,每年涨水时水深过不去,要绕10多公里才能到对岸耕作,很不方便。你要是把过河的桥建起来,我们就叫第一书记桥,你要是再建不成,就尽早回去啦!”

杨雪波一番话把会场“炸”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这件事向上面反映多次,却没有人把这件事做起来。这次把建桥的问题抖出来,已是第七次了。大家把期盼的目光一起投向了王积山。王积山面对大家的目光,不遐思索地说:“这座桥不建成,我王积山不离开石井村!”

王积山第二天6点就起床,在杨雪波的带路下,顺着一片橡胶园来到小河边。站在河边,直目对岸,那里有成片的水稻田,成片的橡胶林,还有成片的荔枝园。石井村大部分的耕地、旱地都在河的对岸。因为地势低,若下起大雨会引发积水,河水升高,又没有桥,老百姓只能绕道而过了。这一绕要10多公里,花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对岸。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把桥建起来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他挨家逐户进行调查,找原因。王积山在调查时得知,修路建桥项目资金政府早已作过安排,只是村中个别农户不愿意让地,不愿意砍掉四、五棵橡胶树而被搁浅,这一搁就是七、八年。怪不得,杨二嫂把一个“再”字说得那么重。原因找到后,王积山首先逐户走访,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把地让出来修路,然后他又向镇政府作了汇报,又上省城找慈善机构捐助,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积山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把石井村生产路修起来,把桥建起来,“第一书记路”“第一书记桥”就这样叫了起来,王积山笑道:还是叫“二嫂桥”吧,没有杨二嫂提起这件事,不知道还会搁浅几年哩。杨雪波笑道,还是叫扶贫“连心桥”吧。

石井村原来没有一条硬化的路,在王积山的带动引导下,村里老百姓纷纷让地,一条800米的环村路铺设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村里“脏、乱、差”多年没有治理,王积山身体力行,他和“三同户”发挥带头作用,全面整治“脏、乱、差”,村里很快就变了样,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子靓丽了起来。

把开启市场大门的锁匙交给贫困户

王积山在石井村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以热心和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跟着王积山在村里采访,遇到大人都向他拍拍手,叫他一声“王书记!”遇到小孩,都挥挥手喊“山书记!”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王积山深感责任重大。他说,眼下不但要抓脱贫,而且要让老百姓致富。通过多渠道帮助和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经济,并树立致富典型带动了村里7户没有脱贫的贫困户也动了起来,有的养鸡、有的养鸭、有的养羊、有的种槟榔。“到去年10月,贫困户已经全部摘掉帽子了!”王积山兴奋地说。

边说边谈,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一处依山傍水的池塘边,山是那样的葱绿,水是那么的清澈,一群鸭子在水里畅游,池塘边搭起几处大棚。王积山告诉我说,这是贫困户吴贻彬的养殖基地。

据了解,吴贻彬是一名残疾退伍军人,退伍后,四处打工,但所得收入难以支撑一家8口人的日常开支。王积山得知后,给吴贻彬通了几次电话,约他见面交流,鼓动他回家乡发展养殖业。于是,吴贻彬便清理了自家的那片地、那个池塘。刚开始,他试养了500只鸡并获得成功,愁的是没有销路。王积山便发动各方朋友、同事、微友,帮助他全部销售出去,但也只是权宜之策。那么,如何才能打开贫困户的产品销售市场呢?办法总比困难多。王积山想到了网上宣传农产品的办法。王积山上省城,找到了海南爱心扶贫网的领导,爱心扶贫网的领导被王积山的真诚所打动,便专门为莲堆村农产品开了一个网页。吴贻彬的鸡因是山上放养的,品质高,倍受消费者的青睐,网上一发布便一哄而空。

王积山笑着说,吴贻彬已成为了村里的养鸡专业户,不但脱贫,而且致富。现在,他养的3500只鸡,订单已排满了。是啊,贫困户有了优势产业,也必须掌握市场。王积山通过扶贫网络,无疑是把通往市场的锁匙交给了老百姓的手中。

为了扩大产业经济规模,王积山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进花卉产业种植富贵竹、三角梅等。在富贵竹基地,富贵竹长势良好,青翠可人,已快到收获季节。王积山告诉记者,这里是26万株的富贵竹基地,已投入20多万元。王积山算了一笔账,一株富贵竹成本约0.35元,每亩2万株左右,加上大棚、喷灌等基建每亩投入6500元,而市场收购价约0.8至1元,一亩至少也有一万元的利润。

在采访中了解到,富贵竹也是通过网上销售,而且供不应求。富贵竹易管理,每年收益都会分配一次,其中20%留作村集体经济收入,80%用于贫困户分红。这种巧种富贵竹是扶贫致富的新产业,老百姓今后的日子,也会像富贵竹一样节节高。(潘春雄)

责任编辑:欧立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