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之窗  >  审计风采  >  先进个人 > 正文
 
老骥再发力 扶贫显真情
——记审计署太原特派办干部李建民扶贫下乡二、三事
 
【时间:2017年05月15日】 字号: 【大】 【中】 【小】

娄烦县是太原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的向阳村是我办固定的帮扶对象。该村有贫困户50户,贫困人口136人,均占到全村户数和人数的40%左右,分散居住在三个不同的片区。从2014年开始我办已对口帮扶近三年。

进入201612月份以来,在审计任务繁重的同时抓好对口扶贫村的帮扶工作,办领导想在现有3名工作队员基础上,能否再选派个别责任心强、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干部去完成这项工作。人教处权衡再三,感觉李建民同志比较合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本人一谈,李建民同志竟欣然接受了。说完第二天就到扶贫点了。

李建民同志在部队担任过团政委,转业到特派办又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记者站站长等职务,凭着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亲民能力,一进村就与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扶贫工作队的其他同志来了个“无缝对接”,关系十分融洽,工作有条不紊。在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上,他都能提出顾全大局、切实可行、有份量、有见地的看法和意见。在近两个月的扶贫工作中,他除了认真履行日常的本职工作外,有几件“小事”是他自我加压自觉完成的。

向阳村有一户姓崔的人家,老两口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户。二老有个儿子叫崔建存,今年已经44岁了,是村里的五保户。之所以成为五保户是因为崔建存从15岁开始就患上了强直性背柱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料理自己的生活也得依靠年迈的父母。用他家人的话说就是看见地上有钱也捡不起来。30多年来老两口累死累活种地、打工挣点钱都为儿子看病了,但也不见什么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反而愈来愈重。老父亲1948年出生,已近70岁的人了,再也不能出去打工,更是断了继续治病的经济来源,一家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为向阳村引进了一个汾河牡丹园工程项目,工地上每天有十几个人干活。村里见他家实在困难,就让他老母亲给这些干活的人做饭,一个月能有千把元的收入。扶贫工作队的几个人也在这里吃午饭(就是一碗河捞面),午饭后因为办公室太冷就在他家的火炕上午休。崔建存病重的身体,扶贫队员每天都看在眼里,每个人的心里都像压了一块石头,非常难受。

李建民同志把这件事默默挂在心上,心想一定要为建存的病尽一点自己的爱心。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称为不死的癌症,各大医院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于是建民同志就利用各种途径,各种关系寻找民间流传的治疗办法。最后通过他的战友群找到了一个专治这种病的大夫和偏方。2017年元月11日专程把这位大夫从太原市接到娄烦县向阳村为建存看病。情况还比较乐观,该大夫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是可以好转甚至治愈的。为了配合脊柱炎的治疗,12号上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吕云飞和李建民同志,分别把自己的汽车开到建存家,几个人把他横抬到后座位上(只能平躺不能弯腰)再拉上工作队的其他同志和建存的老父亲到了娄烦县人民医院,同时又联系了县里负责五保户工作的同志到场,为进入正式治疗做了必要的身体检查。

向阳村离县城只有六公里的路程,步行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的地方,由于病痛和经济的双重制约,崔建存一个4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20多年没有去过,让人心酸。从县城看病回来,建存的老父亲满含热泪地跟我们说:“三十年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又看到了希望。”为儿子治病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了。向阳村地势高、气温低,扶贫工作队员都是穿着羽绒衣棉皮鞋,而建存的老母亲却穿着夏秋季的单鞋为工地上的人和扶贫队员做饭,为此李建民同志特意托人从远在太原的省军区军用被装商店自掏腰包花了260元买了一双皮棉鞋送给老人。第二天中午工作队的同志去吃饭,见她还是穿着原来的鞋,问她给你买的鞋为什么不穿?她说那么好的鞋,现在还舍不得穿。

李建民同志曾多年兼任审计报社记者站的站长,有着很好的拍摄、采访、报道的功底。在扶贫下乡入户调查中,除了拍摄一些工作照以外,见到贫困户家中挂的相框内大多是一些二、三十年以前的老照片、小照片,很少有现在的彩色大照片。于是他就热情地为这些老人在自家的火炕上、院子里拍照。入户调查没有覆盖到的人家,他就到人员相对集中的村棋牌活动室为他们照相。之后分期分批抽空到县城或太原市照相馆放大、加印,然后逐一发给各位村民。有特写大头照、有全身、半身照、夫妻合影照、全家福照等等。几十年没有照过相的老人,拿到光鲜漂亮的彩色大照片,笑得连嘴都合不上了。

有一户人家起初是老太太在棋牌室拍了一张,一看拍得挺好,就让去她家给儿子、孙子、曾孙子拍几张。多年瘫痪在床的老伴也忍不住了,说能不能再让人家给咱们拍一张全家福。建民同志欣然再次登门,帮着老太太一起把老伴扶坐起来,洗刷、穿带打扮好,再把儿子从工地上叫回来,四代同堂围坐在自家的火炕上拍了一张大大的全家福。走在向阳村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李建民,也几乎没有不打招呼的人,老李长、老李短问个不停。只要有人说老李给我也拍一张吧,建民同志有求必应,随手就来,绝无二话。多次出入照相馆洗选放大,究竟花了他多少钱,他自己不说,大家也不知道。

入户调查中发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有不同,贫困户的年龄也相差悬殊。病残老弱可以理解,年轻的贫困户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贫困户夫妻只有50多岁或40多岁,甚至有的才30多岁,而且身体也很健康,也有文化,可就常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一年当中有多半年是无所事事,没有任何走出去改变生活状态的意识。逐渐孩子大了上学要用钱,而贫瘠的土地只能维持不至于饿肚子,所以就成了年轻的贫困户。这样的贫困户怎样脱贫?建民同志从他一加入到扶贫工作队就开始思索并着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他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去这些家庭中做启发动员工作,劝导他们解除畏难情绪,树立走出去的想法。其次根据这些人每个人的特点,在太原市或者其他地方寻找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比如物业、保安、家政服务、月嫂、护工等。用他自己丰富的人脉资源,甚至动员自己的家人为年轻人脱贫寻找出路,让他们逐步致富。突然离开生活了三、四十年的故土,背井离乡外出寻找生计,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建民同志已谋划很久、成竹在胸。目前有几个年轻的贫困户已经有了出去挣钱的打算,但很多具体事宜还得由建民同志一步一步去落实。这也是他2017年为自己定下的扶贫工作主要目标之一,让我们期待他的佳音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