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谈报告 > 正文
审计署济南办韩丽娜:审计给力,促改革、保民生
发布时间:2016-07-0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今年,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审计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改革精神,说明了审计在推进深化改革中的给力作用。

今年的报告特别突出了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即通过稳增长、财政收支等审计项目,跟踪国家重大政策在地方的落地,关注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反映政策、体制机制存在的障碍和难点,关注改革过程中的新动向、新情况,督促整改,比如跟踪“营改增”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财政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新预算法实施后财政收支管理等问题,均反映了审计在促进发挥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新发展。

“审计”听上去离百姓仿佛很远,实际工作却与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上至国家部委政策出台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下至走村串户的“精准扶贫”等政策的落实,都在持续跟踪,比如报告中提到对养老、保障房、扶贫等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关注,让老百姓知道民生政策落实容不得半点“沙子”,通过审计彻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审计报告年年有,问题也年年有,因为政策落实落地一直是个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懒政”、“庸政”、“甩手掌柜”现象,原因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害怕当出头鸟。笔者从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公告中可以看到资金、项目等各种案例,这是审计适应新常态的一种转变和创新。通过每个月的持续跟踪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公布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红黑榜”、反映一些民生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举措,督促地方政府部门改变工作作风,极大地促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清理盘活,推进了项目建设,促进了体制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促改革、保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韩丽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