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谈报告 > 正文
审计署南京办江江:回应人民呼声,展中国成熟自信
发布时间:2016-07-12

6月29日上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于九万审计干部来说,二十多页的审计报告是一次总结和汇报,意味着2015年度工作的收官,而对会场外亿万热情关注审计报告的民众,对诸个领域亟待整改的问题,对改革和反腐的推进,对这个寻找未来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才算是刚刚开始。

上世纪末开始,“政府审计”大尺度进入公众视野,每年财政审计报告的出炉,总伴随着财政体系中的漏洞和反腐线索的发现,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广大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关注审计。随着一次又一次公开点名带来的反响,我们可以看到,民众变得更成熟,他们不仅关注问题,也追责整改;他们不仅探求局部风险,也关注整体可控。 十几年前,“审计风暴”刚刚刮起的时候,大家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和精彩鼓掌,后来慢慢过渡到对问题“年年审计年年有”的追问,如今,改革向纵深发展,审计工作报告内容更加细化、更加全面,解读更加细致深入,媒体和民众也趋向平静。就像一份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检查、治病,每个人的关切与期待,自由在这里寻找答案。

媒体和专家喜欢“新”,热衷于从报告中寻找新的变化,从中寻找方向,民众则朴素、简单和纯粹得多,他们的关注点非常现实,社会是不是公平?权力能不能被关进笼子?养老金有没有保障……这和审计报告倾向民生热点的导向是一致的。关心公共服务的人,在这里看到养老金的使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种种;痛心于环境不断恶化的人,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看到中央治理的决心;对腐败深恶痛绝的人,从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中感受到法治权威的坚定。

随着审计结果公告即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强,审计工作透明度增强,在促进阳光政府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15年度,全国发布审计结果公告5300多篇,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清单”的公开调快到每季度一次,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不断增强。

这是一种成熟自信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顺应民意的,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的,更是顺应文明进程的。刘家义审计长在作完201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后接受媒体记者访谈时曾说过:“我有两大后台,一是十三亿中国人,一是党中央。”铮铮表白流露拳拳忠诚。一次又一次问题和风险的揭露,关键在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一种自信,对自己的道路充满自信,自信能通过我们持之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完善道路和制度,护航经济不在发展中迷失。公开透明形成的压力促使加快改革,也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很多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既要致力于发现并查处问题,更要从体制机制角度提出建议并推动长远解决。审计工作正疏通改革经脉,审计报告揭示的情况也印证了改革的步伐正加速前行。

刘家义审计长站在人大常委会会场的这一刻也许只是一个“快照”,但在闪光灯亮光的那一刻,中国政府以一个更加透明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反腐,还是改革,亦或是公众期待的社会进程的任一个方面,审计署、人民和我们的国家一起,书写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

执政党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有没有给民众以梦想和期待,有没有让民众看到改革的诚意和前进的动力。人民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这不仅仅是绘制国家发展的宏大蓝图,更是在编制属于每一个平凡个体的“中国梦”。审计报告以中国审计人的视角凝聚了一个国家的共识,人们或许在很多操作层面有不同想法、和而不同,但在改革发展上没有分歧、在反腐败上没有异见、在建设法治上没有异议,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是改革的民心所向。

在这里,我们一期一会,不是风暴,是制度!(江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