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同频共振求突破——江苏盐城市构建立体式审计整改工作体系纪实
发布时间:2017-01-03

  

201611月,在盐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市财政局“一把手”局长代表市政府专题报告201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这在盐城审计事业发展史上,可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幕。回顾几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盐城审计整改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在攻坚中攀登,在整合中突破,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个日益完善的立体式整改工作大格局正在不断成长、成熟。

以审计自身力量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一环,审计查出和揭露的问题再多,“审计风暴”再激烈,如果不能整改落实到位,审计监督工作只能算是空中楼阁,或者是“雨过地皮湿”,审计的效益就得不到充分显现。如果把时间倒推到几年前,同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审计整改工作在盐城也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有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监督嫌麻烦、不舒服、不配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应付思想,屡审屡犯是“老大难”问题。“问题屡审屡犯,我们就来个屡犯屡审,用信心和耐心,用水滴石穿之功,力促问题切实整改落实,以及制度的优化完善”。正如盐城市审计局局长吴先国所言,尽管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难度和阻力客观存在,盐城审计机关始终以一股坚持到底的韧劲,在艰难曲折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审计整改工作得到不断强化。

坚持独立式整改督查。一直以来,盐城市审计局坚持立项、审计、审理和督查“四分离”的权力制约机制,专门成立审计督查执行处。2015年以来更是推行督查常态化,审计整改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每月月初,根据《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按照执行期限分类建立台账,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对问题突出单位发出《整改意见书》,要求被审计单位针逐条落实整改措施,在6个月内全面整改到位。日常工作中,定期深入被审计单位跟踪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整改督查覆盖率达100%。在翔实掌握每个项目每个问题整改情况后,对一些难以整改问题,协助被审计单位全面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积极提供政策咨询、财务管理指导、内审人员培训等服务。

探索施行约谈机制。2015年以来,为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整改审计查出问题,盐城市审计局建立“约谈”工作机制,明确约谈适用情形、组织方式、对象和程序等,直接对话相关部门负责人,点明问题、提出建议。截至2016年末,先后对市财政、地税等13个预算执行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对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进行督促提醒。跟踪检查表明,相关单位都能对“约谈”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审计提出的问题。一些部门详细列出问题责任清单、逐条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列入月度督查考核。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问题整改的支持

地方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盐城市审计局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单独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年均达到十多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将审计部门作为固定出席单位,多次专题讨论审计工作,审计整改工作经常被提及。

早在2013年初,盐城市政府根据审计提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对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的报告机制、联动机制、整改督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公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确的制度顶层设计。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出台,以及党中央对审计体制改革战略部署的明晰化,审计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那种在一些人眼里,审计整改没有审计体制“大手术” 配合支持,便难有起色和突破的偏颇观念和艰难局面,慢慢得到扭转。20156月,盐城市政府出台文件再次强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要求各级政府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审计执法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201512月,盐城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强调要积极适应审计体制改革的重大变革,深刻认识审计“全覆盖”、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强化审计整改等改革措施,积极支持地方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工作。2016年,盐城市委对中央巡视组指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多项督查检查任务落实在审计部门。市审计局广泛组织讨论研究,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有力促进了相关问题的切实整改到位,促进出台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多项规范性文件。

不断完善立体式整改工作体系

“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财政、税务、监察等部门要协助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率。要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在研究审计整改工作时,反复强调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有力促进了立体式整改工作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

领导机关提出整改要求。近两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时,对审计工作给予空前肯定,认为审计部门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从规范预算管理、强化税源培植、提高资金绩效、强化问责公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法治政府建设的高度,要求市政府及相关责任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确保限期整改到位。对审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反映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为审计整改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破竹之势”。

市政府牵头落实整改任务。2016年,盐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审计整改工作批示4次,当面听取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专题会办研究推动。在某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将审计揭示的“规费收取、违章处罚存在较多漏洞”问题切实整改到位。市政府督查机构专门发出跟踪督办单,督促责任单位用短短3个月时间清缴各类缓征、欠征规费超过5亿元,并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

多部门联合督促整改落实。盐城市人大财金委、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积极配合,及时通报审计查处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审计整改工作难点,形成了分工明确、衔接协作、监督有力的工作联动机制。市审计局副局长刘秋凤在谈及2016年“同级审”问题整改时表示,“人大参与,联合推进‘同级审’问题整改,这在全省也是首次尝试。” 今年盐城市人大财金委、审计、财政部门共同释放“洪荒之力”,组织召开“同级审”问题整改专题会议,市直33家责任单位都收到了一个装有“整改通知单”的信封,以问题清单形式当面将整改任务交办到每个部门,并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间。许多单位表示,整改工作越来越动真格,压力非常大。这种统筹部署和整体推进,以及 “精准”的整改线路图,鲜活地证明,只要肯下决心、愿花力气、能下功夫,审计整改就没有难事,就能实现同频共振和合力倍增。

图为人大、审计、财政联合召开审计整改工作会议

被审计单位标本兼治整改效果好。盐城市审计局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集中辅导,帮助相关单位掌握整改落实和构建长效机制的路径方式,较好实现了“发现一个问题,促进整改一片”的综合效应。近年来被审计单位从抵触和敷衍,到主动接受、配合支持,甚至主动请审,对待审计监督的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对易于整改的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因为体制、机制原因短时间难以整改到位的,能够明确整改期限,并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譬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根据领导批示要求,构建了对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等事项的联合监督常态化机制;市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审计建议,出台了盘活存量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多项;市教育部门根据审计建议,深入研究教育资源优化整合,2所师范类学校成功整合后办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工商、质监等部门及时完善了罚没物资管理制度,堵塞了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漏洞。(李德志 陶振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