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谈报告 > 正文
 
审计署京津冀办谷婧:国家审计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发挥积极作用
 
【时间:2017年06月26日】 【来源:审计署京津冀办】

2016年,国家审计机关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持续对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报告结果公告显示,2016年,审计范围覆盖各类项目7.65万个,累计抽查单位7.82万个,其中,审计署直接派出的审计组检查项目4491个,抽查单位3863个,反映问题2391个,涉及问题金额989.23亿元。扶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是审计的一项重点内容。

据了解,扶贫审计重点关注3项内容,:一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如扶贫体制机制建立运行情况、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等,二是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情况,主要关注专项扶贫资金总体情况,三是项目建设运营效益情况。审计发现,在推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方面,7个省的9个县(市、旗)在异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10个省的部分市县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5个省的15个单位多名个人套取、违规使用扶贫资金,5个省的21个产业扶贫、饮水安全等项目推进缓慢或效益不佳,部分省的3个县在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违规招投标等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从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促使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根据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促进扶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强民生领域短板方面,审计持续关注并反映了脱贫攻坚、城乡低保、生态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针对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工程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相关地区及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372项,促进收回结转结余资金355.72亿元,促进落实配套资金110.07亿元,通过精准识别,调整扶贫低保对象13.12万户,推动1595个扶贫项目加快实施。

审计也发现各地区各部门在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精准扶贫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山西省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开展大数据“精准”再识别,提高扶贫精准度,江西省依托农村电商项目创新扶贫模式,提升扶贫实效,甘肃省结合农网升级改造实施精准扶贫,提前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落地生根才能切实的发挥效益。审计机关坚持自觉把审计工作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期待未来审计工作围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谷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