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又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四个自信”,在2017年“7·26”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四个伟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系统阐述了“四个自信”和“四个伟大”。通过这段时间较为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对“四个自信”和“四个伟大”进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在此与同志们进行学习交流。
一、 “四个自信”:提供社会制度探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充满自信和担当,为我们深刻理解坚定“四个自信”与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实践途径。
自古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美好社会制度。远古时期,中国有“大同社会”的构想,西方有“理想国”的设想,都体现了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辛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尝试各种方案,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改革开放,引领国家和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终于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一些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纷纷宣告失败。
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启了多元化发展道路的时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科学指南。
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正确的理论,为当代中国指出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南。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美好社会制度的伟大成果。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立足国情、继承传统、人民至上、包容互鉴、求同存异的最新成果。这一制度经历了实践检验,显示出巨大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它独特的世界性价值正赢得越来越多世人的认可。
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虽然曾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也充满弊端。近些年,一些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纷告失败,苏联和东欧剧变、茉莉花革命与阿拉伯之春、乌克兰橙色革命等历史悲剧给予世界深刻的警示;同时,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导致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占领华尔街”“英国脱欧公投”等运动引起中西方民众对其民主制度的质疑和批判。
历史和现实表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并不完美,也绝不是人类社会制度的终结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可供参考借鉴。
(四)坚定文化自信,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智慧
任何时代的社会制度,都与过往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联系,都以历史文化积累为前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代代传承和创新。比如:“以人为本”“群众路线”“人民至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改革创新”等治国理念和思想智慧,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传承和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又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养分,还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地延续文化血脉,萃取人类思想精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
二、“四个伟大”:指明砥砺奋进的方向
“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
(一)“伟大事业”指明执政主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是“执政主题”,讲的是执政的历史责任,着眼于“干什么”。 作为“伟大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确立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明确显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在“四个伟大”上的战略定力。
(二)“伟大斗争”指明执政方略。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执政方略”,讲的是执政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精神气概和精神气度,着眼于“怎么干”。作为与“伟大斗争”紧密相连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代会都要鲜明强调的,它要回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即我们党面临“四种危险”首位的“精神懈怠”危险),更强调精神状态问题。这一精神状态,是“伟大斗争”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三)“伟大工程”指明执政主线。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执政主线”,讲的是执政的主体条件,着眼于“谁来干”。 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党的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要彻底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更是从全面从严治党切入和突破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 “伟大梦想”指明执政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是“执政目标”,讲的是执政的历史使命,着眼于“干成什么”。 与“伟大梦想”紧密相关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要特别明确强调的。如“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这些奋斗目标都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置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追求和根本主线,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推进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多是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崇高奋斗目标而精进展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坚定“四个自信”,实践“四个伟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包括若干个“四”——“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伟大”等,这些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有紧密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里,我简要谈一谈对“四个自信”和“四个伟大”之间逻辑关系的初步认识。
(一)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在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决定期”接过推进伟大事业接力棒的。在国际上,世界力量正在发生转移,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局部地区发生动荡混乱。在国内,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思想观念出现分化,利益固化格局客观存在,政府公信力、民众创造力、社会凝聚力有待提高,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困难、风险、挑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执政境遇中,既要“对外”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以应对复杂局面,又要“对内”经受“四大考验”、应对“四大危险”,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因此,如今既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取得最大历史成就的时期,也是面临难题最集中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正确处理好推进伟大事业中的一系列基本矛盾,如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等。才能进一步激发“问题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正确认识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超越他国的发达优势而掌握世界话语权,试图确立他们制度的唯一正确性。如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于1989 年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是人类的终结,不可能另有选择。但近三十年来,面对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和中国的强势崛起,福山也开始动摇他的结论。在2014年的一次专访中,福山说,中国构成了对“历史的终结”这个观念最重要的挑战,“如果中国成功化解了各种压力,并且在下一阶段继续保持强大和稳定的状态,那么,我认为中国确实成为了自由民主制以外一个真正的替代性选择”。我国近几十年的持续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与西方文明比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二)坚定四个自信,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内容包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进行这些伟大斗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做好科学决策;才能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 带领人民并凝聚民族的团结力量、人民的奋斗力量、每个人的创新力量;才能更好地统一认识,敢于担当,以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时,只有坚定四个自信,面对歪风邪气,才能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听之任之,体现共产党员的政治担当。
(三)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坚定四个自信,是全面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要通过从正反侧多个视角维度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审计干部要运用审计思维,大力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审计工作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基本质量要求可归纳为八个字:事实清楚,数据准确。一言以蔽之: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度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不是虚妄的臆想,不是缥缈的憧憬,而是来源于近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开展波澜壮阔建设,取得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审计人的审计思维来看,四个自信是来源于有海量数据支撑的丰功伟绩。
第一,从宏观经济数据中坚定四个自信。审计人做审计工作,第一步是摸清总体情况。坚定四个自信,首先源于中国近几十年来发展建设的总体成就,具体可从宏观经济数据中作一简要分析。
比如GDP总值增长方面,如下图所示,改革开放39年来,我国GDP总值增长了227倍,同期美国、日本、印度只分别增长8倍、5倍和17倍。而人均GDP指标,中国2017年为9481美元,在全世界名列第70位。南非人均GDP在1978年是中国6倍多,现在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二,印度人均GDP在1978年高于中国,现在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中国与部分国家GDP总值增长情况比较图
|
(GDP单位,中国为亿元,其他国家为亿美元)
|
年度
|
中国
|
美国
|
日本
|
印度
|
1978
|
3645
|
22947
|
9807
|
1398
|
2017
|
827122
|
193868
|
48675
|
24390
|
增长倍数
|
227
|
8
|
5
|
17
|
|
又比如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现代工业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所有门类、工业体系最齐全的国家。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计算机、手机、冰箱、空调等产品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以比较能综合反映生活水平的汽车消费为例,2012-2017年,我国汽车消费总计1.47亿辆,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超过同期美国、日本消费量之和。2016年,中国万人汽车消费量为207辆,列世界第35位,仅低于发达国家,远高于俄罗斯、巴西等人均GDP高于我国的国家。类似每一个领域的数据还可列举很多,这些数据是我国“四个自信”的最好注脚。
第二,从中国及世界发展历史的事实中坚定四个自信。审计人分析一个样本的数据,不是孤立地分析,至少要从历史的维度、行业的维度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放在整个世界的时间空间范畴内,也是举世瞩目的发展,因此,要从中国及世界发展历史的事实中坚定四个自信。
在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几十年内,也有太多的国家用鲜活的失败与动乱给予我们反面的启迪,如苏联和东欧剧变、茉莉花革命与阿拉伯之春、乌克兰橙色革命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学者提出了西式方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终结的结论(如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撰写的《历史的终结》),并因此认定中国必将崩溃。然而,近三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低迷,麻烦不断,发展乏力,很多被欧美强国输出发展模式的国家战乱不断、经济崩溃、人民流离失所。与此鲜明对应的是,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后来居上,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的中国之路。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历史进程,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最好事实依据。
第三,用事实和数据驳斥对四个自信的否定与抹黑。审计人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因而对数据比较敏感,善于从数据中发现疑点。当前,网络中、微信上有很多毫无根据的否定与抹黑我国建设成就的文章言论,对这些文章和言论,最好的方法是用铁的事实和数据予以驳斥。比如:某知名教授曾说:中国的税负是古往今来最重。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减税,又有很多公知学者跟风炒作中国税负全球最高。但事实如何呢?2017年中国财政收入17.26万亿元,GDP82.71万亿元,以此计算宏观税负20.86%。世界银行每年都发布全球宏观税负统计表,按税负从高到低排序,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大约排126位,其中:欧洲国家普遍税负在40%-50%左右,美国税负33%左右,中国税负21%左右。这些数据都表明,这些学者的治学缺乏基本的严谨求实态度。
第四,从审计工作中坚定四个自信。审计工作虽然重点是查出问题,但查出问题要建立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很多审计工作,从查出问题的角度,当然是发现了不少违法违纪问题,但从摸清情况的角度,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比如,脱贫攻坚审计,就见证了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巨大政策扶持、巨大资金投入、巨大项目建设及最终取得的巨大脱贫成就。比如,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就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从少到全,基本建成覆盖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成就。比如投资审计,就见证了我国加大投资力度,在大交通、大水利、大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由此对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与方便。还有教育资金审计、城市保障房安居工程审计,医疗资金审计等,无一不见证了相关领域的巨大建设成就。总之,这些各行各业的审计工作,见证了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的新成就。
(四)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要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一方面,伟大梦想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复兴之路。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在当时世界都是最为强大的,属于“辉煌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近代中国沦为被宰割、被侮辱的境地,沉沦为“没落中国”。由辉煌到没落,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就转化为我们独特的历史记忆、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和历史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但直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才终于找到实现梦想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力量和汇聚社会正能量”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以上是我学习总结的一些初步思考和肤浅认识,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严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