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审计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党课与征文 > 正文
 
纸 放大镜与太阳
 
【时间:2018年05月09日】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审计局】

给你一把放大镜,你会干什么呢?有人说,只要有光,再小的字眼我也可以把它放大看清楚。还有人说,只要有太阳,我可以通过聚焦,把纸张点燃烧毁。小小的一把放大镜,既可以放大点滴细节,还能聚焦燃烧纸张,这与审计似乎有着共通之处。今天,就让我们从一张纸、一把放大镜和一轮太阳说起,谈谈新时代的审计人该如何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纸——审什么

“哟,李会计,你们财务科来了新同志呀?”

“不是不是,这是审计局的小王,过来审计的。”

“哦,是来查账的呀……”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审计项目时,在被审计单位听到的一段对话。就如对话中提到的,很多人听到“审计”,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与“查账”画上了等号,觉得审计就是审核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看看其中是否存在差错和舞弊,可审计真的就只是“查账”而已吗?

专项治理“小金库”、跟踪审计重大项目、查处国企“败家子”、揪出保障房“蛀虫”……无数个审计项目都在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如果我们把对“审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查账”上,是十分片面肤浅的。我们要用数字说明事实,更要通过揭示问题促进规范,我们要把目光放远,要看得更深,通过“纸面上”的数字,去发现“纸背后”的问题漏洞。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我们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既要着眼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更要当好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者,真正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观念要理清。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漏洞呢?这就需要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放大和聚焦两个功能了。

放大镜——怎么审

“王老师,这人均超标你们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张会计,虽然你们报销单上的金额人数,符合人均标准,可酒店的发票明细清清楚楚地写着到底几个人吃饭。你看,比你们报销的还少两个,你算算,人均超了多少呀?”

“哎哟,你们审计的眼睛也太尖了吧。”

这是我参加某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被审计单位会计发的“牢骚”。这种眼尖似乎是我们每一个审计人的职业病,我们找寻着蛛丝马迹,一旦发现,便聚焦查深查透这个问题。可是传统的“放大镜”够用吗?

纸质材料日趋电子化,审计内容日趋复杂化,对审计的期待却是越来越高,如果我们审计人还是止步在办公桌前和数字打交道,那么显然是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想要利用好“放大镜”放大和聚焦两个功能,需要火眼金睛的同时,更要精益求精。我们要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才能斩断乱荆棘、打倒拦路虎,查清“纸背后”的问题漏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我们要将十九大报告中体现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融入到审计工作中,找准审计定位、突出审计重点、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成果,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奉献审计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本领要更新。那么推动我们做好审计的原动力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心中的太阳吧。

太阳——为谁审

成为一名审计人已有四年多时间,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同志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现场审计时,他们喜欢说,“差不多就别查了吧!”撰写报告时,他们又喜欢说,“差不多就少写几个问题吧!”整改落实时,他们还喜欢说,“差不多就好了吧!”真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吗?

用过放大镜的同志们都知道,长时间盯着放大镜寻找蛛丝马迹,眼睛会发酸,要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纸张,更需要投入耐心与细心,“差不多”,真的不可以!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我们要时刻问自己,审计到底为了谁?为了什么?有人说审计是工作,难道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吗?有人说审计就是监督,那监督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监督而监督吗?显然不是,我们是为了促进履职尽责,为了提高资金绩效,而这些背后的根本目标是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心中的太阳。

打铁还需自身硬,心中信念要坚定。我们审计人肩头的担当源于人民的信任,我们心中的执着正是对担当最好的诠释。因为有担当,所以我们无畏无惧,敢于亮剑,因为有信念,所以我们无怨无悔,勇往直前。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肩负起身上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王静)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