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国审计机关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展播 > 正文
 
9.四上“考场”的第一书记——江苏省宿迁市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袁维亭
 
【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来源:审计署】

袁维亭,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现任江苏省宿迁市审计局经审室副主任。作为一名拥有七年驻村扶贫经历的“老兵”,他已经连续四届被派驻进村,先后担任宿城区王官集镇欧庙村、蔡集镇集南居委会第一书记,期间,他走村入户察民情,东奔西跑解难题,盘活资产引项目,修桥筑路添动力。自2012年以来,他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连续5年年度考核优秀,荣获三等功1次。

初扶欧庙,四年“答题”推动“强村民富”

2012年至2015年,袁维亭被宿迁市审计局选派“下乡”,两次担任欧庙村第一书记。“村里很穷,村民很闲,如何既帮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让村民有事可做?”在袁维亭看来,这是欧庙村给他出的第一道考题。

对此,袁维亭的答题思路是:盘活资产引进项目,既鼓农民钱袋子,又充实村里“家底子”。随后,他帮助村里盘活闲置的猪场,把资产入股到新招引的宿迁市金鼎木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增加村级收入4万元;盘活老村部和扣件厂,引进了热点新能源科技、金元中和食品2个项目,分红8万元;把村里的鱼塘和村级集体土地整理后承包,年增加收入12万元,带动了欧庙村低收入农户和周边农户近200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人均月工资达2600元以上,使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100%……一系列的实招,让欧庙村的集体经济发生了立竿见影般的变化,2015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4万元,并有效地化解了村级债务。

“第二道考题就是‘路破田洼’, 如何既让村民出行方便,也让西沙河周边的一块500亩的低洼地块,农田旱涝保收?”袁维亭说,他确立了“修建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实惠”的答题思路。

前后四年,袁维亭共帮助欧庙村协调380多万元,修建桥涵、防渗渠、田间生产道路等水利设施,提高当地900多亩农田的灌溉能力。通过协调,西沙河低洼地块被纳入黄河故道整体开发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惠及周边5个村居,实现灌排自如、旱涝保收。协调128万元修好道路,通上镇村公交,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传承乡土文化是又一道高难度的考题。在袁维亭的帮助下,该村传统的民间艺术落(lào)子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排的文艺节目多次在区里甚至市里获大奖,使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并不断焕发生机。

转场集南,从“后进村”迈向“后劲村”

2016年4月8日,宿迁市脱贫致富奔小康“挂村包户”工作会议召开第二天,袁维亭便迫不及待地去“第二考场”蔡集镇集南居委会报到了。拥有四年基层扶贫经验的他原本以为报到会很顺利,可是他“错”了!

“袁主任,你也别说什么扶贫了,与其搞那些花架子瞎折腾,还不如直接给俺们村弄个200万元,还够使几年的呢。”报到当天,有几名村干部有些“酸不拉几”地对袁维亭说。

说者有意,听着有心,毕竟集体收入的“家底”晾在那儿。随后,他开始第一天的扶贫工作:对接居支“两委”、召开座谈会、调查了解基本村情、实地查看村级资产、走访部分群众。债务负担重、造血功能弱以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压力大,这样“村弱民穷”的现实摆在了袁维亭的面前,他该怎么办?

盘活资产引进项目,这又是袁维亭的“老路”。集南居委会有20亩闲置的养殖场,为了盘活这个废弃的养殖场,他积极引导一位从事废旧塑料经营的业户转型,最终成功帮助其在养殖场原址上成立了宿迁市远成木业有限公司,生产实木指接板和插接板,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带动了低收入农户30多人就业,人均工资3500元以上。

此外,他还帮助集南居委会流转土地1064亩,引进宿迁市浩然花木基地项目和宿迁市亲耕田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又积极协调苏宿工业园区给予该居委会100万元支持资金,市审计局又出资40万元,加上协调的40万元资金,一并入股在苏宿工业园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居集体每年可分红15万元。

像办低保、帮就业这类点滴小事,在袁维亭心中可都是“大事”。他先后帮助6户低收入农户新办理低保;协助20人办理残疾证并申请重残补贴;帮助蔡福训等人协调了51000多元的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帮助62人参加义诊;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有610人成功实现就业……在袁维亭的“小瓜账”上,这些办好的、没办好的“大事”历历在目。

“今年元旦前将再协调150万元投入集体增收项目,分红不低于12万元;在即将完成的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中新整理100亩,对外发包增加收入不低于9万元;明年再投入120万元为居委会购买100平方米的门面房,资金正在筹集中……”在剩下的两年多任期中,说起集体经济收入下一步打算,袁维亭就像个“生意人”胸有成竹。

截至目前,在宿迁市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袁维亭共帮助集南居委会协调资金330.7万元,推动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3.54万元增至2018年的54.7万元,市审计局结对帮扶的低收入农户仅有8户未脱贫,双线考核指标大幅超过任务,率先实现了“新八有”。

“扶贫没有‘满分’,任重而道远,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就像是‘赶考’,唯有心中装着群众、感情连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最终才能交出一份有温度、有准度、有厚度的‘帮扶答卷’!”袁维亭用心用情用力写就了新时代驻村扶贫干部的担当。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