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三区三州”扶贫审计行 > 正文
 
扶贫审计,要带着感情去做
 
【时间:2018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多年来,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持续开展扶贫审计工作,要求在2020年以前,对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

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程度最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里,扶贫审计工作开展得如何?近日,记者一行到审计署昆明办(以下简称昆明办)一探究竟。

三级审计组织模式,追根溯源,点面结合

“扶贫审计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昆明办特派员杨宁生说。“对党是不是绝对忠诚、政治站位高不高、政治敏感性强不强,直接决定了能否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战略。”

云贵两省共有国定贫困县154个、深度贫困县41个,在全国占比分别为18.51%、12.28%。

2016年以来,昆明办依托政策跟踪审计平台,与地方审计机关一起,推进对国定贫困县的扶贫审计全覆盖,目前,该办累计审计47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25个),占两省贫困县的30.5%。

据介绍,目前,该办采取“省级统领、市县联动”为主的三级审计组织模式,在省、市、县分别设立审计组,省本级和市本级组负责对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总体审计,并兼顾全省问题的提炼和发现;县级审计组负责具体问题核查、提供典型案例、查找案件线索。

三级审计组织模式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审计人员举了个例子:中央规定,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补贴。但省本级组的审计人员发现,有些地方出台的规定出现了偏差,“贫困人口个人参合缴费确有困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脱贫攻坚规划整合相关资金予以资助”。该政策在执行中由于难以把控和界定,造成部分贫困人口未能得到相应的财政补贴。发现这一情况后,省本级组立即通报给市审计组,最终发现共有6万多贫困人口存在上述情况。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省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政策,要求各地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给予财政补贴。

“省市县审计三级联动,追根溯源,点面结合。通过‘点’上的线索,汇总‘面’上的问题,并通过整改解决全盘问题。”审计人员说。

扶贫审计重点关注什么?“精准脱贫、政策落实、资金绩效”,昆明办副司级审计员李厚琼表示。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而要实现该目标,首先要牢牢把握“精准”。

审计人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对因户施策帮扶精准情况的审计中,发现个别地区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住户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搬迁范围,占当年搬迁中户数的20.97%。问题被指出后,相关部门立即进行了整改。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为保障扶贫对象应享政策落实,审计需要从对象识别、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和脱贫成效等方面,理清思路。”审计人员说。

“推动云贵两省扶贫政策落实、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绩效,是审计工作的着力点,确保扶贫资金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这其中,“微腐败”等突出问题也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扶贫资金总量大,但到单个项目、单个人则金额较小,‘蝇贪蚁腐’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但这些钱都是百姓脱贫的希望,不论涉案人是哪一个级别,也不论涉案金额有多少,发现一起,揭露一起。”农业处副处长何锐表示。

“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

近年来,中央及省本级累计投入云贵两省的财政扶贫资金数额巨大,仅2017年,云南省各级财政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就达190多亿元,扶贫资金总体投入量大,但单个项目金额小,且政策覆盖面宽、涉及群众多,“小、散、碎”,是扶贫审计面临的问题。

为此,昆明办建立云贵两省国定贫困县审计台账,按季度实行滚动计划,除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专项扶贫审计外,每个季度抽审两省各1个县,投入审计人员近20名。

但和繁重的任务相比,仅靠传统的审计方式,这些人力还是不够。如何实现扶贫审计全覆盖?如何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确保审计能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

昆明办的答案是:坚持科技强审,推行数字化扶贫审计模式。

计算机处副处长马艳飞介绍,从2015年开始,昆明办探索大数据在扶贫审计中的实践和应用,全面采集扶贫审计各领域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效率和深度。“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这是审计署多次强调的。“通过构建大数据扶贫审计分析应用平台,解放人力,把审计重心转向趋势判断、比对分析和问题发掘。”

“扶贫审计虽然从细微入手,但思路要宏观。这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数字化审计模式是必然选择。”行政事业处处长李建伟表示,“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对延伸核查的引领作用。”

延伸核查,是扶贫审计的“必修课”。要摸清实情,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必须要到现场。延伸核查,点多,路远,往往跑一天只能看一个项目点,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我们都是带着问题下去(延伸)的。先对项目资金进行梳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选择延伸地点。不只看项目,还要考虑县里的扶贫思路。一般需要提前一周准备。”审计人员说。

此外,数字化审计有助于发现共性问题分布区域和重点资金流向,也可以对某些特定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或连续跟踪,形成对审计关注问题的系统化观点,做实审计全覆盖。多年的数字化审计也促进了云贵两省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

2017年,昆明办共有37个扶贫审计案例被审计署采用;2016年和2017年共向云贵两省纪检监察部门移送问题线索9起,均立案并办结完毕,12个县区41名责任人受到了刑事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根据该办审计结果对18人给予了诫勉谈话、免职等处分;云南省扶贫办、财政厅依据审计建议修改完善了6个扶贫方面的法规……而这些成果的背后,靠的是数字化审计的助力。

“扶贫审计,要带着感情去做”

1988年出生的冉凡辉,共参与过9个国定贫困县的扶贫审计工作,担任主审7次,参与查出上报告问题60多个,查出并移送问题线索4起。2014年到昆明办后,这个没见过山的山东小伙子,山,成了他见得最多的风景。

“跑得太多”,是他对几年扶贫审计总的记忆,“(车)轮子在山边上走,(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走得最远的山路,是2017年对云南省永仁县的一次审计。因为车辆无法到达,从村子到项目点,14公里的山路,他和同事徒步走了3小时。

扶贫审计工作环境艰苦,去的地方多位于高原山区,交通不便、位置偏远,且多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不通、风俗不同,这些都是审计人员必须克服的。

武定县发窝村,位于高寒山区,冬季,审计人员住在没空调没热水没暖气,40块1天的小旅馆;

到永仁县所辖村审计,审计人员自己背着粮食和肉菜,支付费用在老乡家中做饭,除了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想让老乡改善一下伙食;

到广南县所辖村延伸,通向村民家的石板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审计人员手脚并用才能到达;

……

“扶贫审计,要带着感情去做。”没住过40块钱的小旅馆,无法真正体会脱贫攻坚的艰巨;在老乡家和他们一起吃过饭,才会设身处地地理解贫困户的艰难;只有匍匐地爬过陡峭的山路,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审计的重要意义。采访中,审计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在扶贫审计中,一大批青年干部发挥了尖兵作用。最让他们满足的,是扶贫审计的成效。“扶贫审计成效更快,立审立改,工作的效果立马就能看到。”

“扶贫审计不是惊天动地的,面对的每笔金额往往只有几百、几千,上万就是大数目了,不像其他审计涉及的是上亿甚至上百亿的大事,但扶贫审计整改的成效都切实落在了百姓身上。多少没拿到助学金的贫困孩子拿到了补助,多少没被纳入医保、社保的贫困户被纳入了,多少扶贫项目在村里实施了……这就是审计的成效,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是最实在的。”农业处王洪涛说。

扶贫审计中,基层扶贫干部的乐观也常会感染审计人。最让90后审计干部许维超难忘的,是他常会和扶贫干部聊天,把审计中看到的其他地方的先进做法和他们交流,互相探讨、比较,“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一起探索、解决问题。”这让许维超觉得扶贫审计不太一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在这一场民族的战役之中,审计人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一直在努力前行。

行胜于言。(魏小题 王晓静 梁明蕙 张翠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