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鹏是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外资处的一名普通的审计干部。2013年至2016年他曾连续4年考核优秀,2015年获得“三等功”一次,2017年被评为上海办“查核问题突击手”。
高振鹏曾经长期从事资源环保审计工作。说到审计,这位幽默的小伙子身上可是储藏着“富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挖一挖“矿”,听一听他心目中的审计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审计人
高振鹏用三点描述一下他心目中合格审计人。
“查得出”。审计是靠查处问题来实现监督和威慑作用的,如何快速、巧妙地发现疑点,这是一个审计人的看家本事。
“说得服”。这个“说得服”是指说得服被审计单位!作为一个审计人,如果连被审计单位都说不服,说明查的问题不够实,抓的问题点不够准,取证还不够充分,下得功夫还不深。
“讲(写)得清”。讲和写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二者缺一不可。就是想要汇报的材料不管是通过口头还是书面,都要逻辑清晰,简明扼要,“讲”和“写”的能力都很重要,要同时具备。
怎样做才能达到“查得出”、“说得服”、“讲(写)得清”
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涉猎。审计人要对政治、财政、金融、税收、企业、环保、土地、海洋等各个方面政策和法规都要有所涉猎,要成为一个知识的万花筒。
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打磨,需要积累。有了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就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线索,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
职业怀疑态度。职业的怀疑态度不是怀疑一切,是有理由、有根据的职业怀疑。要时刻保持一个“好奇心”。高振鹏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现在描述一个人有钱都会说‘他家里有矿!’,由于干审计,这几年我还真见到不少矿。
曾遇到这么一个矿,这个有色金属矿经过了多次转让,每次都是时隔1年左右后进行转让,第一次,国有企业转让给职工参股企业,100万成交;第二次,职工参股企业转让给民营企业,5000万成交;第三次民营企业转让给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成交额竟然高达数十亿。凭着审计人的敏锐直觉我们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经过2个月的艰苦查证后,这个猫腻有了答案,相关人员被移送。”做审计工作的人,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如果眼中总是充满美好,容易被别人忽悠是做不好审计工作的。
具备灵活跳跃的思维。有的人会觉得奇怪,灵活的思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跳跃?这个是关键。两军对垒,一定要出其不意,不按套路出牌,方能巧胜!这就要求思维既要灵活又要跳跃,既要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又要跳出审计工作,站在高处,洞若观火!
严谨细致的习惯。这个对于每个审计和财会人员都是必须具备的。高振鹏提到,刚入职的时候他可是很不习惯那么严谨的,因为学工程的他,不管是考试还是设计、施工,能达到95%的保障系数就可以了,不用追求过分精确。但财务和审计不一样,一分钱的差错也不能有,刚开始他经常因为这方面的不足吃尽了苦头,现在逐渐适应后变成了强迫症,做什么事情都要纤毫无差才可以安心。
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一个人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就难以赢得团队的认可,难以赢得领导的赏识,也就更难以取得事业上很好的发展。
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的学习。持续的学习能力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一个单位,同一批招录的大学生,起跑线都差不多,但几年后就会发现,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快速进步,而有的人呢,直到退休都碌碌无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持续学习能力的差别。
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没有把自己的审计权力用在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上,而是变成了谋私利和发大财的工具,那么他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审计署有着严格的各项纪律,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
强烈的正义感。审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正义感,与各类腐败行为和势力作斗争,发挥审计在反腐促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就是高振鹏眼中审计人的必备技能修炼“get”。这个年轻的审计人在工作中执着、坚持、用心。他期待着在审计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今天不辱使命,尽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