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  审计署网站  >  专题专栏  >  一线审计人上头条  >  一线审计人报道 正文
贫瘠山坡上的脱贫梦
来源:贵州省长顺县审计局      日期 :2019年11月29日

余芝荣,现任贵州省长顺县审计局金融审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2015年6月至今,余芝荣主动请缨,成为广顺镇鼠场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鼠场村2543名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改变了多年来鼠场村群众在贫瘠的山坡上刨食的穷困窘境。2018年7月获得全省优秀第一书记称号和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选准突破口,把信心树起来

“鼠场鼠场,手中无粮,地里留荒。”鼠场村地处山洼地势,山多耕地少,大片耕地都在山坡上,村民世代在贫瘠的山坡上刨食,全村576户2543人中贫困户就占了313户1228人。村里无集体经济,无主导产业,全村贫困发生率达48.92%%,是省级二类贫困村。

刚到鼠场村,群众对这个一眼看起来稍显文弱的第一书记并不怎么看好。“没有下过乡,没有扛过枪,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文弱书生,是来混光阴的还是来真心扶贫的?”

听到了群众的质疑,余芝荣并没有气馁,而是一鼓作气用两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的313户贫困户。“刚开始走访调研的时候,大多群众都不愿配合。”余芝荣发现大多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加上对驻村干部不信任,走访调研效果不佳,走访几天下来得到反馈最多的张家想多得一袋米、李家想多分一桶油,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都想等着政府救济,对发展生产似乎提不起半点兴趣。

“扶贫不是养懒汉,给钱给物都只是暂时的,不发展产业,无实体经济,群众永远都拔不了穷根,我来,就是要帮群众把穷根拔起来。”这是余芝荣来到村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驻村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选定帮扶路,把人心聚起来

鼠场村属典型高原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猕猴桃种植。恰逢2016年秋天,老家原是鼠场村的王明祥兄弟5人回村探亲,他们想在家乡发展猕猴桃产业,回报家乡。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一想法和余芝荣不谋而合。一番深切热情的交谈后,余芝荣便组织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商量用集体土地入股的相关事宜,几经调解,最后,鼠场村以140亩集体土地入股,与王明祥等人签订了种植协议,成立了“长顺县强民种养殖农民合作社”。

140亩的种植规模,毕竟带动的群众有限。必须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才是余芝荣的最终目的。于是他便打起了山坳里1000多亩荒坡的主意,他想把这1000多亩荒坡变成种满猕猴桃的“金坡”。

虽是荒地,可流转起来却并不那么顺利。余芝荣带着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去走访劝说,走访几十户下来,得到的结果是一部份群众表示无心发展产业,不相信靠栽种猕猴桃能赚钱;一部分群众调侃道:“路这么烂,拉不出去卖,种上猕猴桃也会烂在地里”;还有一部分群众虽然有种植意愿,但都说没种过猕猴桃,怕有风险,不敢尝试。

群众不愿发展生产,他就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组会、院坝会的机会,向村里的党员、小组长和群众宣传扶贫政策为他们厘清发展思路;路不好,群众担心种上猕猴桃也拉不出去卖,他就请求“娘家”长顺县审计局支援,为野洼冲组修便民桥,向省检察院请求支援,打通了三岔河到背后冲6.5公里的通组路;群众说没种过猕猴桃,担心赚不了钱,他就组织村里30多名群众到修文县扎佐参观猕猴桃示范基地种植,让群众亲眼去看看人家是怎么靠种植猕猴桃走向致富路的。

选定好出路,把口碑树起来

路修通了,群众也看到了猕猴桃的种植价值,眼看扩大猕猴桃种植规模就要提上日程。但好事多磨,原本计划开发的野洼冲组的茶叶坡权属出现纠纷,百姓不愿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自己栽种,即使是7:3(农户占七成,大户占三成)的丰厚条件也不能让群众满意。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6年10月,鼠场村迎来了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瑜一行5人,余芝荣带着董瑜一行人到鼠场村蛇常关查看已经栽种下的140亩猕猴桃基地,沿路讲述村情村貌,表达渴望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愿望。

几经波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与鼠场村委合资成立了长顺县曙长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开发了1000亩荒山荒地,贫困户以荒山土地、“特惠贷”资金入股参与,建立了修文·长顺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公司与群众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群众的荒地以每亩地不少于300元/年租金租给公司,公司优先雇用贫困户在基地务工,贫困户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公司承诺第1-4年每年保底按100元/亩单价预付给群众,总体荒山投资占股12%。

2017年1月,千亩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在鼠场村红岩组开工,每天用工需三十人左右,鼠场村的群众都纷纷来到基地务工。贫困户王忠祥说:“我们以荒地入股,每天还能在基地务工领到80元的工资,等猕猴桃丰收了还能参与分红,真是三全其美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香港就是鼠场”。

猕猴桃是长效农业,5年才能见效益,余芝荣便思考如何发展短平快的项目实现以短养长。恰巧有一个千亩辣椒种植项目,余芝荣便召集村干部开碰头会,并与邻近的湾河、安乐、杜鹃湖等村的支书、主任商议,共同种植朝天椒,化整为零分块实现规模效益。

“余书记,等到把这2000亩的辣椒种植完,我一定要与你痛痛快快地喝一顿酒,直到醉倒为止。”看到整天奔走在地里和农户家的余芝荣,鼠场村村民陈小兵有点心疼地说道。

2018年4月,鼠场村原本贫瘠的大地被满山的猕猴桃和辣椒披上了一层绿衣,一眼望去,挂满枝头的猕猴桃俨然把这片本来荒凉的山坡点缀成了一座金山,到处弥漫着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