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学习体会 > 正文
从党史中感悟斗争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1-05-14      文章来源:中共审计署党校

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斗争”是一个中性词,其基本内涵是“矛盾双方的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集中代表了力量的碰撞。斗争无处不在,有斗争就有力量的此消彼长,就会有消弭、转换和新生,就会有黑暗、黎明和骄阳,这在社会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相互调适,又相互斗争,这种斗争艰难但不可逆转地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党之所以能排除万难而铸就伟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是站稳了斗争的立场。立场决定了利益取向,归根结底是为谁说话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公开宣布“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从“娘胎”里就沐浴了真理的光辉。李大钊“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聂荣臻“为四万万同胞均能享安乐”的铿锵誓言发出了共产党人的普遍心声。在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就是区分敌我的分界线。毛泽东在1925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坚定了立场,杜绝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十二分的决心做彻底的革命,“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鲜明立场,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便是典型的代表,有力阐释了“得道多助”的至理。

二是坚持了斗争的信念。信念没有物质形体,却是真实的存在。共产党人的信念比钢铁都硬。哪怕斗争会有流血牺牲,但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未惧怕。犹记得《英雄赞歌》中的歌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中国是英雄的国度,中国共产党是英雄的政党,为着信念而牺牲在所不惜。李耘生的“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屈”,夏明翰的“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刻印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远超人类身体的极限,终达陕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和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沈安娜等隐蔽战线的英雄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在没有硝烟的“悬崖之上”无声较量,为革命争取了大量的主动。一个人的信念是精气神,一群人的信念便集合成了精神谱系。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牺牲的信念具象,是我们党的宝贵思想财富。

三是巧用了斗争的策略。我们党的斗争策略,因时而变、因事而变,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力量是斗争的资格和前提。我们党吃过未能真正掌握一支武装力量的苦,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中共六大,就有30多万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毛泽东提出“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以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为我们党武装夺取政权指明了方向,从此有了“枪杆子”便有了“硬底气”。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有力地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不利局面。我们党在军事斗争中闪烁着策略的光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打得敌人头疼不已;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与数倍的敌人成功周旋;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运用自如。我们党还十分注重用好统一战线的武器,国共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为革命胜利争取了最广泛的同盟力量。

四是把握了党内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能一直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净化自身肌体。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1941年7月,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作《论党内斗争》的演讲,对党内斗争作了专门论述,特别强调要防止“左”的错误。党内斗争基本上是一种思想斗争,而不是根本利害的冲突。通过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正确方针,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将让百年大党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