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署党组的统一要求,积极投身到活动当中去,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上去思考问题,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确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认真履行职责。
一、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深刻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把握科学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清审计工作发展思路,总结探寻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审计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同时抓;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实施和完成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促进学习实践活动见成效,促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事关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纠正偏的,制订整改方案,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认真查找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不适应”
从审计事业发展和本单位发展两个层面,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思想观念不适应科学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审计管辖部门、被审计单位和兄弟单位的意见建议,采取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方式,查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廉洁自律、履行审计职责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既不搞人人过关,也不放松对每个人的要求,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三、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行动指南。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审计工作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好审计工作的能力,转化为解决各种问题、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的水平,提升审计干部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
(一)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从目前派出局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队伍现状看,在思想观念、依法履行职责等许多方面,都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增强贯彻落实中央这项重大决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运用 “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一活动载体,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高度自觉地将审计工作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切实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关注资源环境审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审计机关有责任加强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审计模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深化环境审计,拓展环境审计领域,促进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落实和完善。二是开展资源审计,从审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角度,关注节约和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问题,关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方面的问题,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开展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等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促进提高资源开采和使用效率,促进合理调整符合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开展对新增设的地质勘察基金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促进我国地质调查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审计模式,促进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资源环境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加大资源环境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经济政策、标准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政策法规。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在审计实践中探及审计技术方法,不断拓宽资源环境审计领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开展和关注资源与环境审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环境审计更快发展。
(三)围绕部门职能任务履行审计职责,“守土有责”。我局审计管辖的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在本届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均被列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这两个部门资金量不是很大,但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日渐凸现,涉及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社会关注的问题也较多。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位置的提升,我国政府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越来越多,资金量逐年增长。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继续探索围绕部门职能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审计视野。跳出就预算审预算、就财务审财务的禁锢和习惯,从单纯审计财务模式转向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审财务更审业务模式,找准部门业务与审计工作的结合点,将审计工作渗透到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工作当中。
从财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关注影响部门预算执行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中央部门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突出对部门职能任务及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和控制薄弱点的总体把握,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分析和反映与部门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项资金的绩效,以及运用财政资金开展业务工作情况,注意发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依法行使职权、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不作为等问题线索和管理薄弱环节。
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凡涉及发展、改革、民生等方面的问题,都要予以高度关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要注重揭示体制性和制度性的缺陷,以促进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
探索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绩效评价,把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与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起来,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与项目绩效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专项资金预期目标的实现及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中央部门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部门依法管理,切实履行职责,提高参与宏观管理决策水平和部门行政审批的效能,规范行政行为。
继续探索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审计的结合点,研究和探索资源和环境审计与部门履行职责的关系等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审计理念,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