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  >  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 正文
 
抓业务素质,促工作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北京市审计局
 
【时间:2008年12月15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字号: 【大】 【中】 【小】
    
    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在局党组领导下,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抓队伍业务素质建设促审计工作,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完善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审计工作主要成果
    3年来完成审计及调查16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12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63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149万元;上报市政府审计报告8篇,均得到市领导批示。提出审计建议125条,采纳114条;被采纳审计信息96篇,各种稿件被采用46篇。有3个项目被评为北京市审计系统优秀审计项目,3篇调研报告获奖,提交论文、专家经验、计算机案例17篇,有7篇论文获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获北京市机关工委先进党支部,2005——2007年获局机关先进党支部,2004——2007连续4年在局机关目标考核中获优秀。在2006年局机关审计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在2007年“京审杯”审计知识竞赛中获第一名。
    二、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促进我市财税管理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在审计工作中强化综合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注重从宏观层面找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3年来针对财政本级预算执行和税收征管审计及政府债务、转移支付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125条,审计建议落实率达91.2%。如市财政局下发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我市政府债务管理;重新修订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将市对区县专项补助和市级部门预算中的经常性专项下划区县,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制发了《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委托网络人员及单项审核项目付费标准管理办法》;修订了《北京市市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修改了财政项目管理系统,增加结余资金管理功能。市地税局制发了《关于加强延期缴纳税款管理的通知》;在评估工具软件中增加了对“纳税信用A级企业”资格认定的功能;实施纳税评估报备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纳税信用A级评定工作,加强了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和制度化建设。市发改委将区县基本建设投入由补助为主,改为以直接投入为主。市农委将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由扶持个人和具体产业项目为主转为以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主。审计建议为完善我市的财税改革和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素质建设,为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夯实基础
    几年来,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促进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做法:
    (一)抓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干部的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审计执法水平的高低。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把坚持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制度来贯彻。将中央和北京市党、政经济工作重要会议文件、审计工作会议文件等作为每年全体干部必学内容。在年度党支部工作计划中,对中心组成员、党员、一般干部分别从学习内容、时间、方式、效果等方面做出规定。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闭门学与听辅导、参观相结合,日常学习与定期检查科室学习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并规定中心组成员每人提交一篇学习论文,党员每人提交一篇学习体会。3年来,全处党员撰写学习体会50余篇。通过学习制度化,促进党员干部工作不忘学习,学习促进工作,从而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提高依法审计水平。
    (二)抓基础,提升业务水平。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注重干部业务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履行审计职责能力的提高。通过抓基础管理,规范干部的审计行为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质量。一是完善审前调查内容、方式、方法,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细化审计事项,将审计事项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每年更新维护《税收审计指南》,突出对税收征管行政措施的有效性和税收征管质量进行评价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三是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一方面通过审计项目讲评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强化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加强审计复核力度,促进审计质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尝试审计项目质量后评估的管理模式,制定《审计项目考核办法》,通过137个点对审计项目质量实施控制。在税收延伸审计中应用SQL、ACCESS数据库建立《税收审计调查模型》,加强对税收征管审计的质量控制,通过确立科学的选户方法提高延伸税源企业的针对性,使延伸调查有问题率达到87.7%。同时调查模型明确了复核和汇总要求,并能够存储历史数据,实现了对审计调查资料的高效管理和应用。四是不拘形式进行培训。除了积极选送干部参加市局统一组织的学习外,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3年中组织财税审计、效益审计、财政改革政策措施等较大规模培训7次,处内培训10余次,组织到河南、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习考察。针对审计项目还采取项目总结、专题研讨、个案演示、人人讲解等方式进行培训。通过探讨工作思路及具体操作方法,交流审计经验,拓宽干部的知识面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抓管理,增强责任意识。3年来,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注重规范日常各项工作的管理。先后建立和完善审计公文、信息宣传调研、档案、保密、安全、资产、人事、党务等方面20余项管理制度。2008年又提出细节管理的理念,以2007年度市局目标责任考核为契机,加强科室职责管理,以表格形式将目标考核的各项工作内容及要求进行分解、细化,下发各科室,明确各自职责,将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与处室的工作成果连在一起,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在管理中体现“处荣我荣,处损我损”,“全处一盘棋”的理念。通过细化工作职责、界定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流程,为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
    (四)抓创新,改进技术方法。3年来,北京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根据审计工作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力推广运用AO、抽样、重要性水平测试、风险评估等方法。成立了计算机审计小组,利用SQL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数据转换和深入的数据分析,在财政大额专项、延期缴纳税款、税源企业调查、税务稽查和税务经费等方面进行查询分析,解决手工审计中难以发现的重点和难点,查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地税征管系统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等问题。以货币单位抽样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停走抽样等方法为理论依据研究开发辅助审计软件,实现了快速准确确定样本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运用DELPHI编程语言编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耗材管理、车辆管理等办公室常用软件,使办公室日常工作更加规范,办公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