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  >  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 正文
 
让审计与爱心同行——记审计署昆明办四川省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款物审计赴彭州市审计组
 
【时间:2008年12月18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字号: 【大】 【中】 【小】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北京时间,更是一个全中国人带着悲痛、伤痕永远铭记在心的时刻。只是一瞬间,山河变色,家破人亡,破碎的生命惨不忍睹,疼痛、恐惧和绝望像崩塌的土石一样让人窒息。
    大灾有大爱,中央、省、市和社会各界为灾区调拨和捐助了大量的救灾资金和物资,无数的爱心向灾区汇集。救灾资金和物资是做好抗震救灾、重建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根据审计署的统一安排,2008年6月5日开始,由昆明特派办、成都特派办、四川审计厅组成的四川省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赴彭州市审计组奔赴灾区,不畏艰难困苦,奋战在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第一线,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战斗精神,全力确保救灾款物及时全部用于受灾群众,保证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爱心及时传递到灾区。
    危难之际 舍小家顾大家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彭州市审计组组长张建和组员施俊虹刚好在成都市参加某企业审计项目,他们亲历了大地的剧烈晃动,目睹了人们的恐慌和茫然,感受了灾难后的大爱与关怀;组员何树龙、邓永盛、朱海燕、侯睿、索朗多吉、谢凌萍虽然身处昆明、广州、广西、四川等地,但通过电视看到了灾难的惨烈,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灾情,牵动着每个审计人员的心,所有人都迫切地希望为灾区做点事情。
    为了给全国人民交一本放心账、明白账,5月14日,审计署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决定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小组成员们纷纷感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即将到来。6月初,救灾款物审计的集结号吹响了,所有成员为自己能参加这样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感到无上光荣,纷纷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集合:张建正在北京做调查,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昆明,顾不上休息又赶往成都;施俊虹把对亲人的挂念深埋在心中,告别体弱多病的父母、托付好年幼的孩子,收拾行装启程;何树龙的妻子和岳父都生病住院了,小孩年幼没人照顾,但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毅然奔赴前线;侯睿在广州审计期间头部受伤缝了五针,接到命令后立即返回成都,带伤上阵;邓永盛、朱海燕加班加点完成上一个审计项目的收尾工作,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奔赴成都;谢凌萍从四川省本级的救灾款物审计工作抽调出来,加入彭州组的审计工作中;索朗多吉从广西审计现场及时赶到组里报到。
    肩负重托 认真履行职责
    彭州市审计组全体成员以维护灾民利益、确保党中央的关怀和全社会的爱心落实到灾民身上为己任,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能够参加此次对地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审计项目,任务光荣、责任重大,组内的同志都这样说,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好这次审计任务。
    ——加班加点,积极工作。多少个夜晚,当喧闹了一天的城市陷入一片寂静,审计组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为了快速摸清各级财政投入及社会各界捐赠给彭州市的救灾资金和物资规模,以及该市对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分配、结存情况,审计组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进点2天后就掌握了总体情况。进点彭州市后的15天里,审计组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端午节和周末也没有休息过。6月9日晚上快十点了,成都办综合组还在等彭州市库存不适用救灾捐赠帐篷的情况,怎么办?时间紧迫,为了快速查清彭州市商务局三个仓库帐篷的库存情况,审计组的同志们都主动要求参与,亲自到商务局仓库进行盘库。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终于将彭州市接受救灾捐赠帐篷库存不适用及无法用的7256顶帐篷清理完毕,迅速整理出文字材料,按时传真到了综合组。审计单位的同志问道:你们这样工作,难道不累吗?同志们是这样回答的:作为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审计,促进救灾款物规范管理,确保救灾款物及时、全部用于受灾群众,保证所有人的爱心及时传递到灾区,这是我们审计人员支持抗震救灾的方式,多干点我们心里踏实。同志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彭州市救灾捐赠帐篷库存7256顶帐篷不适用及无法用的问题在《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中得到了反映。
    ——同心协力,工作不分彼此。作为一个联合审计小组,工作中同志们不分份内份外,同心协力,全力完成各项任务。张建作为组长,重基础,强管理,每天要上传下达十多条信息,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但是都能保证所有指示及时传达到每个组员。施俊虹、谢凌萍顺着资金的流向,及时延伸各有关单位,发现了大量关系民生的问题。作为项目主审,施俊虹每个星期还及时收集、研究同志们发现的问题。何树龙、邓永盛负责物资,他们不定期进入仓库清点,发现存在一些不适用、不能用、无需求的物资,提供了信息简报的大量素材。侯睿、朱海燕主要关注医药,多次到卫生局、医院等单位的仓库,查出医疗机构漏报直接接受的赈灾物资和接受的赈灾医药物资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谢凌萍利用来自省厅的优势,积极主动与省厅,成都市本级审计组进行协调,加强审计工作的协作。她主动承担了对日常的文件、上传下达的材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等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审计组的工作效率。
    ——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目前,灾区板房的建设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也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安置。6月6日18时许,审计组在彭州市行政中心楼外看到7个满脸疲惫、民工模样的人,通过谈话了解到,他们来自江西建工集团,正参与活动板房修建工作,因待遇等问题和包工头发生纠纷,到有关单位来反映情况。看到7人又饥又渴,审计组立即以彭州人民的名义给他们提供了一箱矿泉水和一箱压缩饼干,稳定他们的情绪。在给他们食物的同时,审计组马上考虑到板房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第二天及时派出专人向彭州市灾后重建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该事件的具体情况。得知此事已圆满解决,审计组才放下心来,并及时报送了信息简报。在赈灾医药物资库房里,侯睿发现了来自国家物资储备的医用纱布(由湖北生产的)包装上没有生产许可证号,也没有产品注册字号,该批医用纱布片有不合格之嫌,立刻向审计综合组联系对该批医用纱布片进行质量鉴定,并连夜将审计取样送到审计综合组,返回彭州住处时,已经深夜十二点了。
    冒着余震 深入灾区延伸审计
    进点之后,彭州市与都江堰、汶川等地交界处不断发生4级以上有感余震,审计组的同志们冒着余震,深入乡镇,甚至是重灾区延伸审计。何树龙、邓永盛两位同志在对新兴镇等重灾镇进行延伸时,不少村民因对危房评估存有意见,非要带他们去看自家的危房,为了安抚村民的情绪,他们冒着危险,跟村民进到危房中查看。彭州市财政局的房子在地震中受损,被评估为危房,施俊虹、谢凌萍丝毫不受影响,照常深入其中对财政局开展审计。由于要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意愿,需要审计人员迅速到乡镇对灾民进行调查。任务来的很紧迫,侯睿和朱海燕立刻前往重灾镇之一的新兴镇,为了让调查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在经过丹景山镇时看到灾民安置点她们就下车了解情况。结束该镇的调查后,车辆发生故障抛锚,两位同志没有放弃前行,等协调到另外的车辆之后继续赶往新兴镇,最终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
    严守纪律 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在对救灾款物的审计中,审计纪律“八不准”和“八必须”规定是高压线,也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组成员严守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对重灾区小鱼洞镇的调查中,邓永盛、索朗多吉两个同志从早上忙到快到下午一点,在当地已没有吃饭的地方,只能与志愿者一起在露天的临时用餐点用餐。虽然都是免费的用餐,但吃完后两位同志硬给他们交了餐费,坚决不吃免费餐。非党同志成都办侯睿、昆明办索朗多吉深深感到我们党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英雄事迹的感召下,两位同志在此次特别的审计中,积极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审计组进点整整二十天了,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报告和报表,查出违纪违规问题4616万元,报送信息简报9期,上报专题3篇,问题快报4期,提出审计建议19条,其中14条相关单位整改了;发现该市部分单位救灾捐赠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三无”困难群众人数统计数不一致,且补助金与救济粮补助人数相互脱节、接收的医疗器械不能有效救治伤员、库存7256顶救灾帐篷不适用及无法使用等问题,其中救灾帐篷不适用及无法使用的问题被写入《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
    彭州市审计组的全体成员以忘我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的工作,让审计与爱心同行,谱写着一曲审计人员情系灾民的新篇章。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