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强,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1987年参加工作,现任文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副主任。“5.12”抗震救灾期间,他以一名共产党员最突出的表现和最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一时间考验政治觉悟 5月12日14时28分,当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爆发时,蔡小强同志正在家中休息,一瞬间他看到家中房屋墙体裂缝,墙面、吊灯、饰物掉落一地,家里片刻变得一片狼藉。大地震来了,一个清晰的闪念之后,他顾不得家庭安慰,迅速赶到了政府大院。当时院子里只有十几个人,大家都惊魂未定,几名县领导正在商议启动紧急预案,县委和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准备搭建临时指挥部。在县委孙书记的指挥下,他和本单位职工张鹏立即从窗口翻入信访办公室,打开房门和两办工作人员一起搬桌椅,借发电机,拉电话线,紧张地搭建临时指挥部。之后,县领导要求县直单位在场的同志全部到县医院帮忙搬运病床。蔡小强和在场的其他同志立即赶往县医院,将医院住院部三层楼里的病床全部搬到了院子里。突然的灾难,拉紧了所有人敏感的神经,医院里的病人哭的哭,闹的闹,秩序一片混乱。蔡小强和同时们一边安抚病人,一边有序组织转移伤员,看到有的病人无人照顾,行动不便,他主动帮忙,小心地把病人搀扶到安全地带。紧接着,民政局为县医院调拨了20顶救灾帐篷,他们又迅速把这些帐篷全部搭建起来,为住院病人和因地震受伤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宽敞的治疗环境。当医院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此时,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还不知道在哪里(妻子在县医院上班),于是他才迈着沉重的脚步去寻找自己的女儿。 一颗红心奉献给群众 5月14日,冒着余震和山石不断滚落的危险,蔡小强在县审计局刘局长的带领下和其他几位同志赶赴局里联系的桥头乡了解查看灾情。来到桥头乡,看到受灾村民在炎炎烈日下翘首期盼他们的帮助,蔡小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挨家挨户,花了九天时间分别前往草坪、固镇、黄家、罗家坪、建华、为头、丰坡、阎家、潘家、张家湾等十几个村子和各村学校,仔细查看灾情,并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下了地震后的一幕幕场景(部分片段已在县电视台播放),第一时间把灾情传给了领导。在走访这些村子的过程中,他认真听取村民的倾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自己能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和相关部门协调,共商对策解决。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群众最需要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情感,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为灾民解难。6月10日,他又跟随刘局长去最偏远的梨坪乡赵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5月25日,蔡小强同志在局领导的安排下带领4名审计人员深入到县财政、民政部门的五个物资收发点,对全县“5.12”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做为审计组组长,他率先垂范,与审计组人员加班加点核对救灾资金,核查救灾物资入库和出库情况,只用了五天时间,就高效率地完成了此项工作任务,并提交了审计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6月1日到9日,他又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带领省审计厅工作组的同志冒着炎炎烈日,爬山涉水走访了石坊乡旧关村、天池乡良寸村、桥头乡张家湾村、丰坡村、尖山乡高峰村、临江乡蒋冯村、东风村、城关镇清水坪村、鹄衣坝村,实地调查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6月12日,他再次带领3名审计人员深入到梨坪、玉垒、店坝、范坝、肖家、中庙和碧口等七所卫生院调查了解地震受伤人员救治医疗费用及接受救灾资金物资情况,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自“5.12”地震发生后,蔡小强同志工作没日没夜,任劳任怨,一直坚守在审计工作第一线。老家给他带话说:“家里房屋受损严重,墙体倒塌”,希望他回去看看。可是他到石坊下乡时曾途经家门口,却没有顾得上去看看老家的受灾情况和六十多岁的母亲,只能在电话中嘱咐老人家要多加小心。他心里清楚,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履职尽责,做出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