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  >  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 正文
 
勤学不辍 点亮人生——记甘肃省审计厅青年职工张合喜
 
【时间:2008年12月18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字号: 【大】 【中】 【小】
     
    在甘肃省审计厅,计算机中心的张合喜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专家和能人,无论是审计厅还是全省审计系统的同志们,见面都钦佩的称这位身高不到1米6,却俊郎、自信的小伙子为“张老师”。
    志存高远     勤学成才
    1989年3月,合喜中专毕业以一个临时工的身份进入审计厅,干上了通讯员工作.对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而言,这个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过程平淡无奇,许多人也许就此沉寂不前,而合喜同志,却在这个端茶倒水、送报纸、搞卫生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刻苦自学,继续充电。1990年,合喜看到审计厅财务和档案工作量大人少,管理方法落后,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先后开发了厅工资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档案管理软件,其中工资管理软件由他不时升级、改版延用至今已达十七年,减少了财务工作的差错和会计人员的劳动力,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档案管理软件为审计厅获得全省百家档案管理示范单位的荣誉。
    1991年,合喜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人。1993年他考取了初级程序员资格证书,1995年考取了程序员资格证书,2001年考取了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2003年考取了审计署计算机水平中级证书,同年获得甘肃省信息化建设骨干证书。2004年,经过几年时间刻苦钻研和探索,研制开发的财经审计法规库软件,获得了国家专利及著作出版权,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受到了全省审计机关通报表扬。在这期间,他连续十几次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并因为精湛的计算机技术和广泛的审计业务知识,使他常常能在工作中见人所未见,成为全省审计系统公认的专家。
    2006年,审计厅在兰州商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地、市审计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70多人以大学教授讲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审计工作接不上轨为由,主动放弃知名教授的授课,一致要求审计厅党组派合喜给他们上计算机课。2007年,审计厅自主举办的两期计算机中级培训班学员,也不要从网络公司请来的专家讲课,强烈要求由合喜为他们担任授课老师,刚开始站在这种培训班的讲台上,感到有一种压力,因为坐在台下的大多是处长、业务骨干、他们中有博士后、研究生、高级审计师、会计师等,而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站在讲堂上自然会有些害怕。然而每次,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在他(她)们的眼神里合喜看到了认同与尊重,他开始倾尽全力认真地传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每一次讲完后总能赢得真诚而持久的掌声,课间还有许多人围着他提问或重装电脑系统,他从不敢怠慢,哪怕累的腿发软手发酸。他说:“只要大家能真正学到点东西,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培训班每期三个月时间,几乎都是他讲课,每天上十几个小时的课程,晚上10点回到家还要备第二天的课,要分析被审单位的数据,把发现的线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及时提供给审计组,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双休日又整天到审计组加班工作,还要不停地接听学员们随时打进来的提问电话,他说,那段时间身体真是有一种撑不住的感觉,是大家的信赖让他坚持了下来。
    情注审计   勇挑重担
    2002年,他参加全省人保财险审计,审计署发了一个审计软件要普及使用,那时,甘肃刚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是难点,十四个地、州、市审计人员进点后面临着打不开门,进不了账的尴尬局面,根本没办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也无法进入对方的财务帐户采集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合喜勇敢的自告奋勇挑起了重任,他利用自己自学积累的计算机知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天跑二至三个市、州及矿区,每到一个地区顾不上喝口水,休息一下,就忙着讲授方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后,又连夜赶往另一个地区,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千里陇原的沟沟坎坎,为这次的软件利用及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保障,他自己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瘦成了“小精猴”,名气却因此一飞冲天。
    这以后,合喜变成了一棵开花的树,开得英华缤纷,香动陇原。担子也越来越重,许多大型的审计都是由他充当敲门砖,不管他在那个审计组,别的审计组遇到技术问题,一个电话,他就跳上那辆破自行车风雨无阻前去帮忙解决,有时候一天能跑五个审计组,毫无怨言,从不叫苦。他每次接受任务时都是“我试试吧”,然后,把担子挑起来,一溜小跑,又稳又快,一直挑到下一个目的。
    不懈努力 无悔追求
          合喜自学成为工作上的专家能人,在别人看来是成功的喜悦,他自己体味的却是酸甜苦辣,经历的是千锤百炼、千辛万苦、千淘万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艰辛。近二十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走出了一条“学习增强才干,知识改变命运”的自学之路。他每天除了工作,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投放在学习上,在电脑旁一坐就是大半夜,常常忘了吃饭,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作为家里的独子,既要做好丈夫,又要当好父亲,还要尽为人儿女之孝道,身挑家庭、事业两幅重担,他需要付出比其他同志更多的辛苦和汗水。2000年,父亲重病住院,当时合喜刚从综合处调到办公室作给审计署报的全省审计情况统计报表,由于工作量大、署里要求时间紧,他加班加点赶报表,医院离单位只有两三站路,他都没能去陪伴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咫尺天涯,忠孝难两全,那年甘肃的统计报表获得审计署通报表扬,可合喜说起这段往事,总是愧疚多于喜悦,欢笑伴着泪水。
    还有一件让合喜至今想起来也愧疚的事情。合喜一家三代至今住在四十多平米的单位分房里,母亲没有工作,年龄大了,身体和眼睛都不好,由于他只顾工作、学习,妻子小霞在坐月子时没人照顾,家务活没人干,刚出生的小孩没人看管,小霞只有拖着虚弱的身子照顾自己、老人和小孩,劳累与艰辛可想而知,可怕的是,由于房间阴暗潮湿温度不够,月子里的她洗东西做饭,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全身关节肿大变形,疼痛难忍,不能受凉见风,至今无法正常上班,辞去工作在家休病治疗。小霞有时怨他说,工作是你的大老婆,计算机是你的情人,为了它们你连眼睛都不要了,我在你眼里什么都不是,可怨归怨,他们爱情的甜度依然非常高,一家四口靠着合喜一人工资生活着,也过得其乐融融,女儿妞妞看见合喜总是问,爸爸,今天能不能不看电脑,给我讲个故事啊。合喜觉得欠家人很多,可每当在家庭和事业中选择时,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事业,这是他永远无悔的追求。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