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  >  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 正文
 
努力发挥企业审计建设性作用
审计署经贸审计司
 
【时间:2008年12月21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企业审计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企业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发挥企业审计建设性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5年至今,企业审计共组织开展了50户中央企业的审计和调查,署报出审计信息289篇,44篇得到温家宝总理和有关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共发现企业损益不实金额430亿元,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潜在损失、国有资产流失近246亿元;审计积极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审计提出管理建议371条,完善各项制度1011项,帮助企业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维护企业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审计的根本目标。近年来,企业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如2003年,对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该公司1998年至2002年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78.4亿元和国有资产流失45亿元等重大问题,其中,因个别领导人员擅自决策造成损失32.8亿元。2006年,组织实施的15户中央企业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企业损益不实问题金额132亿元,不良资产120亿元,损失或潜在损失问题金额72亿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金额18亿元,存在有问题重大经济决策事项142项。帮助企业增收节支5亿元,促进健全规章制度87项。通过审计,促进了国有企业依法经营和规范运作,加快制度建设和机制转换,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效维护企业经营安全,企业审计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在关注企业短期利益的同时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在关注企业局部利益的同时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关注微观利益的同时关注宏观利益,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006年,审计署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报告》审计不仅肯定了大庆油田为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和长篇批示,被温家宝总理称为“印象最深刻的一份审计报告”。温总理还亲自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黑龙江省主要负责人到大庆油田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落实总理批示,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署组织开展的盐业审计调查项目,在全面把握盐行业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揭示了食盐专营体制、国家储备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政企不分,企业规模小、地区封锁、资本结构单一、国家储备盐资金被大量挪用以及储备盐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专题上报国务院,提出了国家应对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和加强国家储备盐管理的建议。温总理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做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解决。目前有关主管部门已研究形成了加强储备盐管理的意见并下发执行;中国盐业总公司已着手推行盐业体制改革;新的国家储备盐制度已经建立,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投资建设100万吨储量的食盐储备库,以保证食盐的战略储备。对此次盐业审计调查项目,中国盐业总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特至函我署指出:这对我们保证食盐市场稳定、安定民心和保障市场合格碘盐供应、实现我国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等都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2007年,在审计某企业时发现其境外上市过程中存在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上报国务院后,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
    二、检查企业重大会计信息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效益的重要依据,企业审计历来十分重视会计信息,长期以来,企业审计一直将重大会计信息真实性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针对一个时期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企业审计将会计信息真实性作为基础;查出了大量资产负债损益不实、虚盈实亏、截留和非法转移收入、帐外设帐、隐瞒收入和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力遏止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如2000年,审计署组织审计的1290户国有企业审计中,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仅有112户,占8.6%,基本真实的有296户,占22.8%,其余为不真实,比例高达68.4%,经过几年的审计,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已经明显改善。企业审计既关注某个企业的重大会计信息,又关注某个行业的重大会计信息。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的效益分析水平。如2007年,通过对电信企业重大会计信息的审计,重点关注电信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益情况。审计发现5家电信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持续增长,但增幅低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国有企业平均水平;审计发现影响电信企业效益的主要问题是:重复投资导致资源闲置浪费,部分投资项目效益低,部分企业工资增长过快,月租费和漫游费对电信企业利润有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各电信企业正在通过重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揭示企业发展重大风险
    刘家义审计长说,审计机关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就是发现和治疗人体的主要毛病。对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风险,一些致命的问题,如果早点发现,能避免企业重大的损失。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营业务不明显,自主创新不突出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因此,也是企业审计应当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企业审计关注企业存在的风险,如最近审计署在对一家中央企业审计中,发现该企业的利润2006年达到了8.8亿元,比2003年的2.8亿元增增长了214%,年均增长22.4%,超额完成2004至2006年度和企业领导人三年任期考核指标,被国资委综合评为B级企业,但是该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该企业主营业务不突出,非主业的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形成的利润却占到了85%,企业盈利水平是难以维持的。又如三九企业集团截止2003年资产规模达到了196亿元,但负债也高达167亿元,共向工、农、中、建等三十家银行借款108亿元,该企业除了投资医药主业外,还经营房地产、酿酒、汽车等十几个产业,最终由于企业经营效果很差被兼并。又如2006年,审计发现某中央企业拥有下属法人单位3100多家,其中存续企业2300多家,审计发现由于管理层级多、投资决策权分散,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控制力不强。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通过合资合作的办法走“以市场换技术”的捷径,但从结果看效果不佳,往往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如今年,在对某汽车集团审计时发现,作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2007年的利润绝大多数依靠合资,产品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技术发展基本以合资、引进技术为主。部分自主创新产品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中方的所有者权益低于少数股东权益,企业发展仍然受制于人。企业审计通过及时反映企业发展风险,提出建议,促进整改,切实发挥审计作为国家免疫系统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促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促进企业完善制度
    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一个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就不可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审计注重转变观念,一是重点关注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从而影响企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重点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现行政策不适应企业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重大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并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提出审计建议,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至2006年审计署向所审的40户企业提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议294条,企业采纳269条,建立完善各项制度404项,包括业务管理类15项,风险控制类57项,投资、担保管理类18项,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类等314项。如中国盐业总公司根据审计建议,制定了中国盐业总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办法,修订了中国盐业总公司担保管理办法等制度,并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堵塞了漏洞,防范了企业管理风险。又如2007年企业审计上报的《关于我国军工产品定价机制的调查报告》,建议修订《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调节原则的军品价格形成机制。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批转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发改委、财政部进行联合调研,促使国家修订了早已不适应新时期军工企业使用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