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审计局积极探索“人有特长,科有特点、局有特色”(以下简称“三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不仅满足了审计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全局人员素质实现由“专业型”向“知识型、复合型”转变,本科以上学历由五年前的27.24%上升至目前的100%,其中博士1人、硕士14人,占47.5%;审计人员全部具有双专业;中、高职称审计人员比例达到48%,而且实现了整体工作的跃升。近年来,该局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有三个科室分别被授予“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共青团号”、“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一、倡导“三特”模式的理念,提升人才建设标准 1.人有特长。该局积极倡导人有一技之长,要求审计干部在熟悉审计、财经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与本业务领域相关的一至二门特长,成为解决审计工作某方面问题的专家能手。并规定从事审计业务的干部,必须学一门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第二专业,没有第二专业的,不得担任审计组长以上职务。 2.科有特点。该局积极倡导各科室应有各自特点,要求科长分析科室职能作用,以项目审计为着力点,探索各自业务领域工作特性,在特定的审计领域里形成专业优势。 3.局有特色。该局积极倡导立足区位优势,强化创新意识,悉心培育特色明显的审计工作,并通过努力工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静安审计品牌。 二、探索“三特”模式的举措,打造一流审计队伍 1.立足实际,多形式培养人才。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推动审计干部走上知识型、复合型和专家型的成长道路;二是送出去轮岗和委培,组织正、副科长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审计理念,使审计干部吸纳最新知识、最新理念,增加新思维、拓展新视野;三是鼓励在职学习,为干部提高学历和职称考评创造条件;四是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队伍,给有潜力的同志压担子,通过摸爬滚打培养综合能力。 2.腾笼换鸟,全方位引进人才。一方面将年龄偏大、水平能力较低、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的中层领导从岗位上挪开,腾出岗位全局竞聘;另一方面,在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潜在人才的同时,向社会招聘既有高学历、高职称,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力使中层的资源配置呈现知识型、专业型和能力型。近年来,该局引进高级职称人员、电脑软件工程师、国外留学MBA研究生以及大型企业会计师等有业务专长人员4名。 3.因事择人,强措施疏通出口。与引进人才相对应,严格实施优胜劣汰机制,对经过学习和培训,思想观念和综合能力经考核仍跟不上形势和审计业务发展需要的人员,是中层干部的免去职务,是审计组长的解聘当组员;对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审计人员,实行学岗试岗,对连续两年不称职者,严格实行淘汰。近年来,该局先后有3名中层干部免职,1人降级,3人次学岗,2人被调离,1人淘汰出公务员队伍。 4.注重整合,提升全局的综合能力。根据每个科室所担负的工作重点,从专业知识、人力配置等方面,适时予以调整充实,积聚群体能量的同时,注重强化队伍的整体协调,激发审计工作的内动力。从2002年起,该局坚持每二年一次科长选科员、科员选科长的“双向选择”制度,始终使人力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三、创建“三特”模式的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在审计内容上,一流的队伍促进提高审计权威。2004年以来,绩效审计先后实施项目审计23个,项目涉及专项资金使用、预算编制以及部门预算执行等,审计内容实现“由后至前”(由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向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绩效审计转变),“由点到面”(由专项资金单项目绩效审计向部门综合性资金使用绩效转变);审计报告已被人大常委会作为审议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今,该局在审计内容上进一步拓展,触角已经涉及政府战略目标,评价区政府发展体系,促进建设效果。 2.在审计技术运用上,一流的队伍促进提高审计效率。近年来,该局在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审计中,采取外聘市场调查专家参与审计,对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需求度、偏好倾向等进行社会调查,使审计结论的可信度明显提高;在体育馆改建预算编制绩效审计,采用投资回收周期法,精确计算投入和产出的综合经济效果和社会需求量,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专向专项审计中,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均值分析和交叉分析,大大节约审计成本。这不公增加了审计的深度与广度,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 3.在计算机建设上,一流的队伍促时现代审计上台阶。该局建立了审计数据信息库,自行开发审计监督分析软件,对部分单位财务实施预警和审计分析;引入组织人事系统软件,实行对审计人员工作的动态管理;开发质量管理软件,实现对审计质量流程管理。2007年,我局对区教育局经济责任审计,针对被审计单位下属51家学校或事业单位、100多万条凭证数据的巨大工作量,审计人员将AO运用于实际,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分类合并处理,有效提高审计效率。该项目《教育资源分布结构合理性审计》案例,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并被评为“优秀专家经验”奖。如今在我局,审计人员不仅能自如运用计算机就地审计,而且还能通过AO实现对部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时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