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轰轰烈烈的场面,听不到慷慨激昂的颂赞。只有默默无闻的工作,翻阅堆积如山的账单。迎来了多少个黎明白昼?送走了多少个酷暑严寒?两袖清风,为政清廉,一身正气,公正客观,无怨无悔的人生,正是审计人无私的奉献!在享有“煤电能源之城,小品艺术之乡,体育冠军之乡,红楼文化之乡”之美誉的辽宁省铁岭市,就有这样一支精干的审计队伍,坚强有力地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近几年,铁岭市审计局以打造“学习型、廉洁型、文明型、法制型和服务型的“五型机关”为突破口,全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铁岭市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纠风软环境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进单位等40多项省市荣誉。特别是连续四次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机关标兵”称号,这是铁岭市市直各部门和全省审计系统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铁岭审计人正用执着与责任为笔,以艰辛与奉献为墨,谱写着动人的审计之歌! 苦练内功强素质 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是提高审计质量、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客观要求。该局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突破口,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每年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日制年终整训,对《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江泽民文选》和十七大精神等党的理论进行辅导,对《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软件应用、《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进行专题培训;每年都开展 “四个一”活动(每名领导班子讲一堂党课或审计业务课,每名审计干部至少写一篇论文或经验体会方法建议性文章、每名业务人员至少提交一篇审计报告、一篇审计日记参加评比),积极选派理论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委党校、市直机关工委党校举办的各类理论业务培训班。几年来素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审计干部的专业胜任能力、依法审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全局精品项目不断增多,被省审计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连年增加。目前中级审计师达到33人,高级审计师达到15人,计算机中级达到10人。 依法审计提质量 依法审计、提高质量是审计工作的基本目标。近几年来,铁岭市审计局倾力打造法制型机关,大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提升审计执行力。 该局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几年来共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50项,其中审计质量管理方面30多项,审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审计质量得到全程控制。坚持实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所有审计项目都由审计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强化三级复核,确保程序正确、定性准确、证据确凿、依据充分、处理处罚恰当,审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006年和2007年向人大所作的预算执行工作报告和整改工作报告,都获得满票通过。实行跟踪问效和“审计项目回头看”,突出抓好审计决定执行和审计建议落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和有关部门通报整改结果,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加大与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联合办案力度,提升审计执行力。2007年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等6个项目实施了审计结果公告,社会各界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对38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审计结果评价划档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引起了较好反响,提升了审计威信,也检验了审计质量。 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审计管理。对审计项目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年考评制度,实施全程监控。着力推进由传统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益审计等现代化审计的迈进步伐。打破科室界限竞聘审计项目,实行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实行审计工作联系点制度,每名班子成员分别与一至两个县(市)、区审计局建立联系点,加大对县(市)、区审计工作的检查指导,促进了两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同步提高。 人无他求品自高 审计战线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在物质与金钱引诱面前,比枪林弹雨更能考验人的灵魂与情操。“打铁还需本身硬”,“公生明,廉生威”,这就注定了审计人必须有拒腐防变的能力,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该局以提高审计公信力为目标,倾力打造廉洁型机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制定18项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格局。实行审计外勤经费自理,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保持了审计独立性。扩大监督渠道,实行阳光审计,加强自身财务检查,坚持实行送达审计,严格执行“一证、一书、一示、一卡”制度和审计工作“十不准”。坚持发放《审务公开卡》,经常召开廉政工作座谈会,实行审计回访、审计巡访、廉政谈话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审计人员工作和廉政情况。创新廉政教育方式,在局域网开辟廉政专栏、建立廉政文化走廊、发送廉政短信,等等。细化后勤及财务管理,厉行节约,遏制铺张浪费,对外接待、车辆使用及维修、备品采购及领用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三年来共节约办公经费、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费用等支出120多万元,增加固定资产达320多万元。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廉洁从审。几年来,全局没有发生一例违反廉政规定的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 文明之风谱和谐 倾力打造文明型机关,用审计文化营造和谐审计,用和谐审计彰显审计文明。几年来,该局先后开展了审计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活动,制定了《推进文明审计的意见》,并将《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和审计工作纪律印制成手册。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荣誉室、省特级档案室、老干部活动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审计法》知识竞赛;比学赶帮超活动、“选优评差”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和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府39号办公楼举办的乒乓球、钓鱼、象棋、拔河、运动会等各项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审计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精神情操,增强了审计机关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奉献审计爱心。几年来为所包扶的西丰县明德乡协调资金400多万元,帮助农民建方塘、打井、修路、治理河道、组织技术培训,发展经济。班子成员与26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其中刘兴华局长筹资7000多元帮助帮扶对象周稀振开了一个食杂店,并多次联系医院和医生为周稀振的残疾母亲看病。在审计局的帮扶下,明德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里的农民时刻铭记着审计人的关怀和温暖,自发创作了一首诗歌《赞真心》:“审计局帮我村,办实事真扶贫,找门路捐资金,为富民费尽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局上下迅速行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6万元;节约机关办公经费,以审计局党组的名义缴纳特殊党费2万元;组织党员干部缴纳“特殊党费”1.72万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兴华带头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 打造服务型机关,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该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谋划审计工作,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项目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被审计单位服务。几年来一大批审计建议进入领导决策层,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章立制50多项。2006年至2007年,对接到的42件群众来信来访案件一一认真调查处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多年悬而未决的案件都得到了圆满解决,群众十分满意,称赞审计机关体谅民心、为民办事。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他们还坚持做好招商引资、棚户区包户拆迁、等中心工作并落实《为项目年服务的六项措施》,努力为铁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辛勤结硕果,汗水铸辉煌。近几年,铁岭市审计局迎来了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明显提升,监督力度逐年加大,审计查处违规问题金额、上缴财政金额成倍增长,审计执行力大幅度增强。2005年至2007年,完成审计(调查)项目441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564669万元,上缴财政金额4892万元,查出并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违法违纪案件线索9件;其中2007年完成审计项目160个,上缴财政金额2673万元,是上年的近2倍。两年时间投入272万元,实现了“三网”联通和设备高标准选配,全局人均一台台式电脑、业务人员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全员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中级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10人,AO得到全面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继展开,信息化建设水平跻身于全国地市级前百名,在全国和全省审计系统由落后一跃变为先进。 “打造一流审计队伍,创造一流的审计业绩,塑造一流的审计形象”是铁岭市审计局的永恒追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铁岭审计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向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目标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