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大连市审计局来说,却是极不寻常的五年。 2003年以来,是大连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大连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让这些数字述说他们的业绩吧。五年间,大连市审计局共完成716个审计项目,查出违规金额12.4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5.9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12.2亿元;上缴财政5.4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47件;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交各类审计报告、信息、要情1139篇,被各级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新闻单位采用988篇(次),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建议944条。辛勤的耕耘带来丰硕的收获。他们连续10年被评为省、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被中央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地区;2006年被评为省审计机关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市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先进单位。局党组和局机关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和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当好国家财产守护神 看好政府的“钱袋子”是审计工作的重头戏。五年来,他们对市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林业局等50多个市直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对1300多二、三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他们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相结合,注重从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找原因、提建议。共下达审计处理决定书74份,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300余条,得到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整改,使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大连市审计局还把着眼点放在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有的放矢地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和大项目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力度。组织开展了与解决“三农”问题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农、社保、教育、医疗、环保资金等50余个专项资金审计。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资金审计、南部海域清理补助资金和永青路沿线新增固定资产财政补助资金的跟踪审计。审计资金总额达110亿元,促进增收节支6.36亿元,审计建议被采纳210余条,在源头上控制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哪里有重点建设项目,哪里就有审计人员的身影。为确保市财政投入的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他们对大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城市轨道试验一、二期工程、英纳河水库扩建工程、世界博览广场工程、引英入连二期应急供水工程等4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以及中山路等14个地段拆迁补偿资金、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资金等20余项重点建设资金进行了跟踪审计。他们从项目招投标这个“入口”开始,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规范资金管理入手,把好“关口”,加强资金动态管理;从规范资金使用入手,把好“出口”,分阶段定期检查。通过审计,共核减工程造价5.2亿元,有效堵塞了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过程出现的漏洞,保证了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们还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目标,把着眼点放在核实资产和分析效益上。先后对大连港集团、机场、大化集团、大商集团、大连热电集团、大通证券公司、现代轨道有限公司等278户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了审计。实现了审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看好“钱袋子”固然重要,但更要“看”住管钱的人。五年来,他们对220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1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4.4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1.2亿元。既规范了管理,也增强了领导干部当家理财、遵纪守法和新官理旧账的责任意识,有效发挥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作用,也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铸造一流的审计干部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一流的审计干部队伍,才会有一流的审计工作质量。 领导班子是领路人,是群龙之首。大连市审计局始终把提高班子成员全局驾驭能力和重大问题决策能力做为重中之重。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情班子成员内部达到共识。任何工作都做到公开透明,坚持重大问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要求班子成员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地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真正起到“火车头”作用。 “进人”、“用人”、“育人”,是大连审计局在队伍建设中着力把好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进人关上,坚持“凡进必考”,把有限的编制额用在引进高素质人才上,五年来共引进计算机、工程类等专业人才31人。在用人关上,坚持竞争上岗制度,为审计干部提供自我展示和能力竞争的舞台,五年来共提拔处级以上干部69人,轮岗轮换80人。在育人关上,积极鼓励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培训,目前局机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已达87.5%,有36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占全局干部30%以上,提前实现审计署、省审计厅提出的“到2007年底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的人数达到总人数15%”的目标。初步建立了一支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干部为主,在专业构成上以审计、工程、财经类专业为主的审计干部队伍。 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必须强化质量控制,严肃审计纪律。为此,大连市审计局把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视为审计工作的两条“生命线”。通过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廉政建设,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他们还积极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双向监督”和审计纪律“八不准”制度。为减少被审计单位负担,实行了送达审计、请被审计单位到局机关交换意见。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涌现出“廉洁从政标兵”于雷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郭晓燕等先进典型。 在创新中提升审计效能 以前瞻的眼光审视审计工作的未来,大连市审计局打开了创新之路的大门。他们用先进的思想理念、现代化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在管理上求效能,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推进审计业务管理创新带来的是审计工作效能的提升。为缓解任务重和人员少的矛盾,他们打破处室职能分工,重新划分审计对象管辖范围,解决了审计对象的变化和审计任务不均衡的问题,也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他们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将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上级指令性审计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次审计出多项成果,避免了重复进点审计,减轻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他们加强计划的科学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周计划、月进度通报制度,严格计划增减的审批程序。他们还在实行项目限时审结制度基础上,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审计组每周定期上传审计数据包,在局机关就能掌握现场实施审计情况,实现了各级领导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审计质量、廉政情况的监督管理。 “面向审计,重在应用”,这是大连市审计局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初衷和原则。2002年该局就实现了局内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每年都召开一次计算机审计模块演示会。2005至2007年,在审计署组织的AO实例应用和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评比中,先后有6项获得优秀奖,45项获得应用奖和采纳奖。目前该局计算机审计项目已占年度审计项目的90%以上。2007年又完成了与全市11个区市县审计局的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工作,实现了两级审计机关办公系统的互联和共享,全面提高了无纸化办公的效率和水平。还实现了AO和OA数据在网上传送,推进了计算机审计进一步开展。近年来,该局干部自行开发研制的计算机审计模块已达130余个,过去需二、三个月完成的审计项目,现在只要一周就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回首走过的路,大连审计人深知,成绩和光荣只能属于昨天,明天他们将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面对未来,大连审计人信心满怀。他们的脚步坚定而踏实,充满后劲,注定将为大连城市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