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  >  代表感言 > 正文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特派员李勇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效益审计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字号: 【大】 【中】 【小】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温总理指示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效益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我们开展效益审计指明了方向。

    我办对效益审计的探索由来已久。2003年由我办组织实施的四川省支线机场效益审计就取得了很好效果,引起社会很大反响;2004年,我办完成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效益审计项目,其经验材料在中印效益审计研讨会上交流,获得一致好评;2005年,为推进这项工作,办党组结合贯彻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确定将效益审计作为我办特色来打造;近两年,我办主要围绕上述思路,全面推进并逐步深化了效益审计工作。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办效益审计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好的效果。一是效益审计比重不断提高。到2007年我办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效益审计项目11个,占已实施项目的70%,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到全办审计力量的80%。二是效益审计领域不断扩大。已涉及财政、金融、投资、经贸、社保、农业、外资和专项资金等行业和领域,尤其是一些过去认为不宜或难以开展效益审计的项目也取得了突破。三是效益审计内容不断深化。从最初单一事项的效益评价,发展到对一个工程项目甚至一个行业开展效益评价。效益审计的视野也从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扩展到政策效益、制度效益、社会效益。四是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不断创新。充分运用了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讨论座谈、专家咨询,以及统计、分析等各种方法。表现在:计算机审计在社保、金融、财政、投资等效益审计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广泛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尝试开展了绩效评估。计算机技术在效益审计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五是效益审计的经验不断积累。形成了一批效益审计理论研讨文章和效益审计案例,并尝试编写了《效益审计指南》。六是效益审计的效果不断体现。不仅帮助被审计单位挽回经济损失,提高了效益,而且通过提出政策、制度、体制方面建议,促进了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在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是我办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加大力度,全面提升效益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加快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效益审计作为我办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力推进。要进一步加强对效益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机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确保效益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尤其要结合明年审计项目,选好题目,把握重点,确保效果。二是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要按照署党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效益审计比重,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高度关注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重大生态破坏和毁损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从机制、体制、政策上提出建议,促进规范财政经济秩序,转变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要按照李审计长提出的抓住审计整改和审计公告两个重要环节,积极促进整改,使效益审计成果转化为行政力和生产力,以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社会效益。三是拓宽思路,创新方法。要打破常规,转变观念,逐步养成效益审计思维习惯。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组织方式、技术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制定效益审计规范和标准,开展绩效评估,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路子。四是加强培训,提高能力。2008年,要开展以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为目标的“能力建设年”活动,并将效益审计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培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效益审计工作能力,提高效能,发挥审计最大效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