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正文
 
基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定位的分析
韩用明(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时间:2011年12月08日】 字号: 【大】 【中】 【小】
    
    摘要: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从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社会发展演进角度对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和组织内生性进行了新的诠释;从墒减原理、耗散结构和非线性机制等角度对国家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自组织理论在国家治理中一些启示性的结论;在分析国家治理耗散结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审计信息共享度”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序参量的观点;就国家审计如何依据国家法律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自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复杂系统 自组织理论
    一、前言
    今年7月7日至9日,以“国家审计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在内蒙呼和浩特举办。论坛开幕时,刘家义审计长以《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他结合多年审计实践及深入思考指出:国家治理,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着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着国家审计的目标和模式;实现良好的治理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良好国家治理的标准,包括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有效的权力制约问责机制、有效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而要更好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就必须切实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通过“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民主、法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他指出:人民利益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国家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
    刘家义审计长的重要讲话,从系统论的高度,把国家看成一个大系统,把审计看成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然后利用系统理论,简明扼要、深刻精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指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为进一步分析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以及国家审计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试图从系统自组织性和社会发展演进角度对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和组织内生性进行全新诠释;同时,就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对于国家治理的一些启示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国家治理系统就是一个大的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如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
    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建立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结构即为耗散结构(如城市、生命等)。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热力学与进化论之间的矛盾,把物理世界同生命科学的规律统一起来,跨越了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鸿沟。协同学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发展,是研究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认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协同学认为序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是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当系统由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跃迁时,系统要素间的独立运动和协同运动进入均势阶段时,任一微小的涨落都会被迅速放大,成为波及整个系统的巨涨落,从而推动系统进入新的有序状态。突变论则建立在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突变过程是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表现在数学上是标志着系统状态的各组参数及其函数值变化的过程。突变论认为,即使是同一过程,对应于同一控制因素临界值,突变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可能达到若干不同的新稳态,每个状态都呈现出一定的概率。自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治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增加负熵、建立和管理耗散结构的过程。根据熵增原理,任何社会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诸多国家治理上层建筑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伴随有效能量的逐步减少、无效能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国家治理大系统逐渐向无效、无序和混乱的方向运行。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吸收外来能量,国家治理大系统必然会走向崩溃而陷于混乱状态。管理耗散就是国家治理组织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将诸如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制度、新人才等有利于增强负熵的若干因素引入国家治理大系统中,进行组织的再造和管理的创新,形成管理耗散结构,让国家治理大系统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系统负熵增加大于正熵增加,进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能量。国家审计通过制度安排,依法行使监督,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现场、项目分析,最先感知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风险,及时、客观、公正地反馈给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这里的“免疫”过程,其实质就是国家治理大系统增强负墒、管理耗散的过程。
    (2)保持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动态开放性,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前提。国家治理大系统只有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才有可能降低自身的熵。对于现代国家治理来讲,最基本的是把国家治理大系统建设成为开放系统,一方面从社会输入劳动力、技术、资本和信息,根据社会需求信息,诸要素通过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变换成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又必须将产品和服务向社会输出,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获得支持。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一旦停下来,内部所有秩序或结构都将会瓦解,国家治理大系统将解体和死亡。因此加强国家治理大系统的信息披露、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财政财务、审计监督和文华宣传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审计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实施监督,具有独立性、专门性、公正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其固有的独特性,固有的”免疫系统”功能性,固有的信息来源的真实、客观、准确性,是保持国家治理大系统动态开放性的有力保证。
    (3)国家审计固有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国家治理大系统远离平衡态、保持高效运作的必要条件。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有本质的区别: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它的存在和维持不依赖于外界,其系统熵最大;而耗散结构是个“活”的结构,它只有在非平衡条件下依赖于外界才能形成和维持。由于耗散结构内部不断产生熵,就要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人、财、物、结构、权力等都必须遵循远离平衡态原则才能建立高度有效的管理系统。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权力的分散化,二是设置专门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制约。国家审计一个最基本点就是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保护人民的利益,防止权力异化、权力滥用,是国家治理“内生”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设置国家审计专门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制约这个“子系统”,其实质就是实现国家的“良治”、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也是保持国家治理大系统各个子系统远离平衡态的重要机制。
    (4)涨落和突变为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带来机遇。涨落是指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在动态有序的稳定点附近来回振荡,出现有序——无序——有序的来回振荡。国家治理大系统运作存在涨落,当国家治理大系统运作涨落被放大后,就会出现突变。在国家治理大系统运行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涨落促进有利目标实现飞跃。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制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小涨落,如披露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等,在无形中给组织成员施加压力,激发斗志,同时也引起全社会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从而产生“鲶鱼效应”,促使系统发生巨涨,实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要努力避免各种方针、政策和管理的失误所带来的涨落,如财政金融风险等小涨落,很可能带来全国性的、全社会财政危机和金融风暴等巨涨落,导致国家治理失败。因此,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必须引入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国民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其次是通过国家审计等手段,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审计预警相当于一般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使国家对内外环境时刻保持敏感。审计预警通过预测和监控国内、国际的财政、金融和管理状态,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当出现可能引发突变的小涨落时,马上进行披露,建议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和手段,矫正国家方针、政策的失误和波动,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5)国家治理有序进行的根本在于国家上层建筑之间的协同。自组织论认为,系统的有序是由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根据此原理,国家组织要达到自组织状态,就必须保持国家上层建筑之间的协同。首先,对国家治理组织进行和谐管理,建立国家治理组织之间的共同愿景。其次,构建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国家机关组织形态,即建立学习型国家机关。学习型国家机关具有自组织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每个国家治理组织都能够实现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监控、自我修正。再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保持国家机构之间协同的功能作用。审计机关作为一个专职的监督机构,几乎与所有的国家机构发生直接关系,与他们共享信息、交换资源。审计提供的信息是各机构学习和自我修正的来源之一,在保持国家治理组织之间协同任务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1、国家治理大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
    耗散结构是自组织现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开放的远离平衡条件下,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和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的作用,经过突变而形成宏观持久稳定的有序结构。根据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系统演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耗散结构,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有: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作用、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存在墒减机制等。国家治理大系统符合这些条件,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国家治理大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作用。系统之所以有序,内在动因就在于其内部非线性机制作用和随机涨落。非线性作用与线性作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藕合的作用,从而使系统产生一种有别于各部分的整体效应。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就起到非线性机制作用,是国家治理大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动因之一。国家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进而产生协同,这种协同使国家治理大系统产生整体效应,整体效应能将局部小涨落放大,从而使国家治理大系统产生从稳态到非稳态再到新的稳态的跃迁式演进。
    (2)国家治理大系统非平衡性。非平衡性就是系统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可测的性质极不均匀的状态。对于国家治理大系统而言,参加治理的各个主体之间在组织结构、决策能力、信息获取、规模大小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以及由此带来的目标期望值和互信程度等都不相同,引起各主体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冲突,由此降低了各主体之间协同合作的动力,也就削弱或抵消了国家治理的协同效应。正是国家治理大系统存在非平衡性,国家治理的协同系统结构才有实际意义。
    (3)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能够不断地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开放系统有自组织性,能自发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而封闭的系统不能。国家治理大系统的运行,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其开放性,依赖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组成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能量和信息交流与整合。作为一种复杂系统,一旦有外部扰动因素的输入,要求国家治理大系统能够迅速做出调整,达到适应性平衡。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各个微观主体也需要相应在其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技术手段、规章制度等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墒减机制。自组织运动的重要前提就是系统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能力和信息交换,自组织运动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与外部环境交流来实现的。国家治理大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资源、能力和信息交流会导致系统内部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国家治理大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流动变化,这些内部流动变化可能构成一定的秩序和结构,也就造成了国家治理大系统的演化发展,从而克服国家治理大系统内的墒增运动,并形成国家治理大系统内的熵减机制。本研究认为:国家颁布建立的诸多法律、法规和制度就属于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墒减机制,国家审计制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墒减机制之一。
    2、“审计信息共享度”是国家治理大系统重要的序参量
    序参量是用来描述系统有序程度的一组状态变量。在描述系统状态的众多变量中,有一个或若干个变量在系统处于无序状态时的值为零,当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时,这些变量由小变大或者从零转向正的有限值。这些和系统有序程度密切相关的状态变量,我们可以用它的数值大小来描写系统的有序程度,并称之为序参量。序参量通过对子系统的支配或役使作用,主导着系统整体演化的进程。自组织系统只有在序参量的作用下,才能表现为有序演化。许多子系统在相互作用中,往往有多个序参量,多个序参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对国家治理大系统而言,本文认为“审计信息共享度”就是其自组织演化的一个重要序参量。根据协同学原理和序参量的特征要求,“审计信息共享度”完全具备作为国家治理大系统序参量的所有特征:
    (1)国家审计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国家治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促进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落实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审计信息对于参与国家治理的各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有重要的参考、影响和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但是,审计信息并没有完全共享。由于法制、体制、机制和人为等方面的因素,真正共享的审计信息是有限的。在一个极端混乱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共享的审计信息的,此时审计信息共享度的值为0;而在一个有序的世界里,此时审计信息共享度的值为某一正值;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越有序,审计信息共享度的值也就越大。因此,审计信息共享度能够反映国家治理大系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国家治理大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沟通的情况,可以作为反映国家治理有效协调程度的序参量。
    (2)审计信息共享度是国家治理中各个微观子系统集体运动的结果,是国家治理各参与主体协同效应的表征和度量。审计机关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促进国家治理大系统各参与主体内部有效交流和沟通,不是审计机关单独完成的,而是基于整个国家治理需要的审计制度,在各个参与主体的自觉配合下完成的。通过审计制度推动审计信息的共享与互动,从而促进国家治理自组织有序运动并形成有序结构,最终形成系统的协同机制。
    (3)审计信息共享度可以支配、主导和影响许多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行为,是国家治理大系统演化的主导力量之一。审计机关通过审计信息的发布等手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审计信息共享度”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序参量是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完全可行的。
    3、审计结果公开对国家治理的非线性机制作用
    与一般性自组织系统一样,国家治理大系统内部也存在非线性机制。当发生来源于国家治理大系统内部或外部的随机事件(例如:发生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国家颁布了一项新的法律、法规,出现新的思潮等)时,可利用系统的非线性机制对该随机事件进行筛选,放大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随机事件,并在国家治理大系统内部产生相应涨落的结构和特征。本文认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可以起到非线性机制的作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在包括协同机制在内的非线性机制作用下,当新投入的改变原有秩序的协同机制非线性控制力量小于维持原有秩序的控制力量时,系统内部出现的涨落对原有秩序的冲击低于临界状态,涨落回归。如果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制度,通过审计信息的发布等非线性机制的放大作用,使得新投入的改变各子系统原有状态的协同机制非线性控制力量超过维持各子系统原有状态的控制力量,在系统中形成巨涨落,这些涨落超过了临界状态,使国家治理大系统出现结构跳跃性。这种情况下,国家治理大系统才可能发生演进,才能促进体制、机制的完善。如通过依法审计,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滥用权力的行为,关注民生和资源环境保护,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等等审计职能的发挥,都可能在国家治理中起到非线性机制的放大作用,从而促进国家治理的创新。
    4、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保障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要求国家审计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维持内部秩序和实现依法治理的需要,要求国家审计履行用权力制约权力、维护法律秩序尊严的职责;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要求国家审计不断地为国家治理的完善和改进发挥建设性作用;国家保障治理的顺利运转和公民民主权利的需要,要求国家审计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并督促政府明确责任、落实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审计机关通过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二是为国家治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促进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三是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几乎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四是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滥用权力的行为,维护法治。五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国家治理创新。六是关注民生和资源环境保护,努力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七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落实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结  论
    经过上述总结和分析,本文认为,国家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保持动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墒减机制之一,是这个大系统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其作用至关重要:它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维护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国家审计的核心是促进实现国家良治,其目标和方向就是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面临着许多任务和课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方向,要切实以实现国家良治为目标,创新、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要以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导向,丰富国家审计实践体系;要以优化审计机关的治理为重点,创新国家审计管理体系;要以提升国家审计水平为目标,加强国家审计能力体系建设。要切实做到:一是以独立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参与国家治理,充分发挥预防和建设性作用,服务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监督制约权力,推进民主法治;二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审计的目标,采用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审计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审计能力,满足国家治理的需求;三是现阶段,要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的首要任务,把“两手抓”作为审计的主要方式,把信息化作为审计的主要手段,在大力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深刻分析产生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的原因,提出改革的建设性建议,为实现国家良治发挥应有的作用。(韩用明)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2011年。
    [2] 潘开灵、白烈湖著:《管理协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3] 普里高津I、尼科里斯G:《非平衡系统系统的自组织》,科学出版社,1986年。
    [4] 沈小峰、胡岗、姜璐:《耗散结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