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喜迎党的十八大  >  地方亮点 > 正文
 
让“苦瘠”之地的百姓走向幸福安康———审计聚焦“十二五”宁夏生态移民
 
【时间:2012年11月05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字号: 【大】 【中】 【小】
    移民张芳儒来自宁夏彭阳县孟塬乡高岔村,是今年首批搬迁至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生态移民。 

    开防盗门、用自来水、用电卡买电……不久前,这些对他而言都还是新鲜事物。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是拧水龙头时仍小心翼翼,哪怕浪费一滴水都会心疼。“过去,吃的水要到20多公里外的乡政府拉。”张芳儒说,“现在,我们的好日子来了!住上了新房、看上了电视、用上了自来水、小孙女上了幼儿园,年底还能从奶牛场拿到奶牛托管的2800元固定收益……”

    张芳儒生活的变迁是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实例。宁夏自然条件极不均衡,南北部相差十分悬殊:北部得黄河水灌溉之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南部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于世,有些地区既不适宜居住,又不适宜发展。

    2011年3月,《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正式颁布实施。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投资百亿元、用5年时间把中南部地区居住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在条件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既有县内安置,又有县外安置。其中,县内安置占35%,县外安置占65%。宁夏为此将建设274个安置区,其中生态移民安置区占75%,劳务移民安置区占25%。移民迁出后留下的土地,将全部收回用于生态建设。整个工程包括为移民建设住房,兴修农田水利,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水、电、路、气、通讯、商贸、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生态移民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为确保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宁夏审计厅出台了《加强生态移民工程审计监督的意见》,印发了《生态移民审计工作规划》,全面安排部署宁夏“十二五”期间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审计工作,促进生态移民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宁夏审计厅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区生态移民工程跟踪审计。2011年的审计结果显示,全区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投资25.6亿元,建设安置区67个,移民住房2.27万套,工程进展顺利。移民搬迁后,缓解了原居住地的生态压力,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建设和环境保护。

    “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正确合理、安全高效,审计部门对移民新村的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移民搬迁后,根据审计结果,为每户发放一份‘明白卡’,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补贴了多少钱、钱是怎么花的。”宁夏移民局副局长马赞林说。截至2011年8月,全区21个县(市、区)实施了移民搬迁,安置移民4.83万人。12月上旬搬迁入住后,每户都拿到了一份生态移民经费“明白卡”。记者在张芳儒的“明白卡”上看到,住宅面积、每平方米造价、院子、围墙、大门等各项数据一一罗列,房子有多少平方米,审计下来一平方米合多少钱,群众个人交了多少钱,国家补助了多少钱,每家有几座养殖圈舍和温棚,每座棚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多少,一共造价多少,等等,都写进了明白卡。审计结果显示,搬迁安置一户移民实际投资12.29万元,国家补助11.01万元,个人只拿1.28万元。

    “移民搬迁顺利,工程质量优良,建设达标,这些都得益于审计监督。”

    “从去年开工到目前为止,移民搬迁较为顺利,未发生一例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优良,建设达标,这些都得益于审计监督。”马赞林介绍说,“不怕有问题,就怕不整改。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要求一丝不苟整改。”

    今年全区生态移民审计专项调查结束后,宁夏审计厅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了《审计专报》。宁夏党委书记张毅、政府主席王正伟均对审计工作作出批示,要求移民局抓好整改落实。分管副主席郝林海强调,“对需整改的问题,移民局和审计厅要盯住不放,检查是否真的整改了。对需要调整完善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及时督促有关方面调整完善”。

    对存在的问题,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立查立纠,积极整改。对多计的工程款在工程结(决)算中予以核减;对在招投标中违规行为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责任人,按照行政问责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处罚;对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相应处罚,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顺利、有效、有序实施。

    泾源县加强移民工程管理,由监察、财政、发改、审计等部门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追踪问效。

    隆德县对全部生态移民工程由移民局统一负责建设,迁入地乡镇不再进行工程建设。

    盐池县审定2011年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14495.6万元,工程决算核减投资1645.18万元。

    永宁县针对部分迁入区移民存在“一户多代”住房困难及无法在当地享受社保等问题,完善相应住房、社保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移民按照建制自建住房。目前,永宁县原隆村“一户三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跟踪审计还发现,部分生态移民迁入区产业设施没有完全发挥效益、发展特色产业时考虑当地产业“特色”不足,以及社会管理跟进不快等问题。对此,相关地方、部门及时调整规划批复,促进移民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迅速融合。

    大武口区采取多项措施,为移民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各项就业培训,培训人员1285人,举办了大型移民就业招聘会,安置1006名就业移民。

    灵武市将羊绒制品加工厂建到移民村,建立生态移民生产及劳务基地,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生资源示范区、全民创业园等工业园区,促进移民劳务和转移劳动力1935人,户均2.03人。

    平罗县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扶智,成立移民劳务中介服务站,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让每个移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其创业就业和致富增收本领。据调查统计,迁入该县的生态移民,2012年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00元,预计全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520元,人均比搬迁前增长了20%。(摘自2012年11月5日《中国审计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