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近两年来,江苏省审计机关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式科学化、审计重点多角化、审计技术信息化,努力提高投资审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投资审计方式科学化。江苏省审计机关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方式和审计工作目标及审计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审计监督方式,来提高投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一是采用审计调查的方式,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投资政策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例如,2012年江苏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对130个投资建设项目建筑节能和132个投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审计调查,促进公共建筑带头开展绿色建设,督促政府投资项目严格实行环保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二是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加强对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跟踪监督,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保障不出重大问题。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审计厅组织21个审计机关连续3年开展对口支援绵竹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共向被审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审计情况通报729份、审计报告390份,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2226条,促进提高投资效益14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16%。跟踪审计的同时,也根据投资建设的不同特点,采用定期、定点或连续跟踪等不同的审计方式。对建设周期较长、管理机构健全、建设管理规范的重点工程,实行分阶段定期进点跟踪审计;对灾后重建等应急工程或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的重点工程,实施连续的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审计;对建设管理较为规范但敏感性较高的重点工程,对招投标、征地拆迁、重大变更及签证、工程结算等重要节点开展跟踪审计。对情况复杂的建设项目,可将以上三种模式搭配使用。三是采用决(结)算审计方式,加强财政性资金投资大和BT模式建设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审计监督,及时纠正高估冒算,促进节省建设资金。2009年2011年,全省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工程决(结)算审计,核减虚报投资185亿元。
二、投资审计重点多角化。江苏省审计机关根据投资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和重点工程各个阶段建设管理的不同要求,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多角度确定投资审计的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一是从投资控制的角度确定审计重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江苏省审计机关加强了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标底编制等前期工作的审计监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工程造价的75%是由设计阶段等前期工作所决定的。例如,苏州市审计局在对某市援建绵竹灾后重建项目跟踪审计时,加强了项目设计及概预算编制审计,单此一项就促进节约投资3.5%,而且从源头上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变更和结算时的扯皮现象。二是从质量控制的角度确定审计重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江苏省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工程质量控制系统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监督,将查处施工单位高估冒算与偷工减料有机结合,促进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如宿迁市审计局在审计某桥梁工程时,发现该大桥坡度过大,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而且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有关方面根据审计要求进行了整改,将设计坡度由5%修改为3%,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构筑物安全性。三是从提高建管绩效的角度确定审计重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江苏省审计机关加强了对重点工程实施进度、相关政策、配套设施的审计监督,促进重点工程又快又好地发挥效益。例如,在中央提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后,江苏审计机关主动积极开展灾后重建项目绩效审计,主动调查研究灾后重建加快推进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审计人员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的优势,积极向建设管理单位献计献策,同时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建议,促进和帮助107个项目加快了实施进度,占江苏援建“交钥匙”项目总数的41%。四是从健全长效机制的角度确立审计重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江苏省审计机关加强了投资建设管理制度的审计监督,既促进单个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也促进某个行业或某类投资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例如,江苏省审计厅2011年选择了22个统筹基建项目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将制度建设列为审计重点,审计结果上报后,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集发改、财政、建设等主管部门研究如何完善长效机制,目前已先后完善了《江苏省政府投资工程咨询暂行办法》等四项制度,有效提高了我省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三、投资审计技术信息化。适应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社会咨询服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审计机关把审计技术信息化作为投资审计能力建设的重点、投资审计方法的升华、投资审计监督的手段加以全面推进,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开展远程联网审计。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建设电子管理和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跟踪审计。例如,2011年,江苏省审计厅在组织18个审计机关开展新一轮援疆审计过程中,积极协调省援疆指挥部,共建了援疆项目远程管理和监督系统,审计机关通过互联网可以适时跟踪援疆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为10年援疆跟踪审计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积极开发投资审计OA管理系统。针对政府投资跟踪审计任务重、外聘中介多、工地分散等特点,开发投资项目审计管理模块,并与OA审计系统对接,将过去“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向“机盯人、机管人”和“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了投资跟踪审计管理的水平。例如,2012年3月,盐城市盐都区审计局建成并启用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平台,至7月底已有54个工程、总投资26.48亿元纳入该平台管理,涉及17家外聘造价咨询单位、71名现场审计人员,较好地实现了现场审计组、外聘中介机构和审计机关管理部门的协同办公。三是积极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对大量占用土地、海域资源的投资建设项目,探索应用“3S”技术审计用地、用海和投资实物工作量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解决审计人员现场勘查成本太大的问题。例如,江苏省审计厅2012年在跟踪审计沿海开发项目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审计用海补偿问题,发现补偿范围被人为扩大了3.83万亩,要求立即整改,避免了补偿资金被侵占。四是积极将AO系统与工程造价软件对接。将工程造价软件功能引入AO系统,开发了“工程算量模块”,提高了工程结算审计效率。(印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