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全面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通过加强基础建设、深化跟踪审计创新、加大决(结)算审计力度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创出了一条“以跟踪审计为主导、跟踪审计与决(结)算审计相结合”的政府投资审计特色路子。
一、夯实基础,保障政府投资审计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广揽中高级人才,引进了23名投资审计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全部具备中高级职称,专业覆盖建筑工程、市政道桥、园林绿化、环境工程等领域。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每半年开展一次投资审计业务培训,每年开展一次AO认证培训,有8人还通过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围绕深化和创新跟踪审计,出台了《加强跟踪审计工作的意见》和《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围绕规范和加强决(结)算审计,出台了《决(结)算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工程造价审计结果抽审办法》等制度;围绕规范中介聘用和管理,出台了《聘用外部人员参与政府投资审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创新模式,走出政府投资审计特色之路
一是以跟踪审计为主导: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工程和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增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审计内容上,覆盖三个阶段,确保“跟得全面”。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重点审计建设手续、概算编制、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等内容;在建设实施阶段,重点审计合同履行、概算执行、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在竣工决算阶段,重点审计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投资绩效等内容。 在审计方式上,首创“一书一单”,确保“跟得及时”。首创了《跟踪审计重大事项告知书》。实行重大事项告知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对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都要在规定时限内,以《跟踪审计重大事项告知书》的形式告知审计组,加强全过程监控。首创了《跟踪审计意见单》,对内控制度不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未落实等管理不规范问题,审计组现场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第一时间督促整改,避免了大的损失。 在审计方法上,创新十大手段,确保“跟得有力”。围绕“如何跟”,创新了限时告知、召开例会、应邀参会、驻场办公等4种跟进类手段,及时跟进招投标等关键节点。围绕“怎样审”,创新了现场检查、资料审查等6种查证手段,全面检查项目审批文件、概预算编制、招投标合同等资料,确保查深查透每个审计事项,提升了监督效果。
二是跟踪审计与决(结)算审计相结合:跟踪审计为决结算审计打好基础。
关键环节全部备案。对可能影响决(结)算结果的事项,在跟踪过程中就重点关注,特别是对设计变更、经济签证等关键环节,全部实行备案制度,重要事项审计人员还要现场见证,为竣工决算审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工程结算随报随审。在跟踪审计的同时,做到项目结束一部分,结算审计一部分,审定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跟踪审计意见书》的形式下发,提高了监督时效性,使结算审计真正实现了“边建设、边审计、边整改”。 “四个必须”确保质量。审计人员必须现场测量核对,确保图纸与实物相符;审计组长必须由审计机关人员担任,社会中介人员编入审计组统一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必须经审计专家委员会研究决定;审计结果必须经过责任处室和审计专家委员会双重抽审。
三、借助力量,提升政府投资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借助中介力量。通过政府集中采购,聘用中介人员参与投资审计,缓解了人员相对不足的难题。为管好、用好社会中介力量,具体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聘、用分离,业务处室提出聘请数量和专业要求,由局机关法制部门组织聘请,从而聘、用分开,形成权力制衡;坚持规范运作,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在参审事项、费用测算、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坚持培训上岗,每年组织参审中介人员进行审计法规和业务培训,未参加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坚持一票否决,与中介机构单位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对违反责任书约定的,取消该中介参审资格,不再计付审计费用,并依据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二是借助高科技手段。积极研发建设政府投资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三大监控,监督效果有了实质性突破。“零距离”监控:通过互联网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和数据信息远程传输到审计组,在正在开展的地铁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办公场所就能实时监控地铁建设情况,达到现场审查的效果;“全过程”监控:通过视频抓取、报警录像抓拍、录像储存回放等功能,对工程进展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人员设备到位等情况随时跟进,全过程监督;“多方位”监控:通过在施工现场不同位置安装摄像和移动视频设备等,对建设项目多部位、多角度视频拍摄,获得第一手资料。
青岛市审计局坚持“以跟踪审计为主导、跟踪审计与决(结)算审计相结合”这一模式,全面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为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共实施跟踪审计项目60多个,审计投资600多亿元,通过审减工程结算价款节约财政资金1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4件。二是促进政府投资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全市出台了《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出台制度、办法70余项,规范了建设行业质量、财务、采购和监理等方面的管理。三是保障了宜居幸福城市建设。通过审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工程、重大园区和重点交通道路等建设项目,推动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万瑞 陈正华 周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