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学报告 > 正文
 
公众为何期待审计报告?
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顾春雷
 
【时间:2013年07月15日】 字号: 【大】 【中】 【小】
    每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注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年等一回,公众为何期待审计报告?难道仅仅想围观一下几个被点名部委的“难堪”吗?如果以此心态解读公众的关切,显然是曲解了公众期待国家向好的善意,也大大低估了审计报告在推进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公众期待的是审计报告念响权力监督的“紧箍咒”,念醒政府的节俭意识,念出一个法治政府。
    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念响权力监督的“紧箍咒”。权力是把“双刃剑”,秉公用权可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祸国殃民,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一旦被滥用就如猛虎出笼,吞噬的是百姓的利益、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必然伤及用权者的身家性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李克强总理要求给权力套上“紧箍咒”。笔者认为,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就是期待审计能够筑起“关虎之笼”,念响“箍权之咒”,审计报告揭的是真相、念的是数据、认的是党纪国法,一个个案例、一串串数据,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行为拖到“阳光下”,对某些违法乱纪者或蠢蠢欲动者而言,如同“紧箍咒”响起,寝食难安、头痛脑胀,一些人会猛然觉醒,不够清醒也会心有余悸,今后必然三思而后行,这样就能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审计报告不能摘人乌纱帽,但这个“紧箍咒”念好了,就会让头顶乌纱的各级官员常思为政之道,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就是期待审计报告一如既往、理直气壮地念响权力监督的“紧箍咒”,只要常念之、长念之,权力就会被驯服,滥用权力的欲念就会断绝,秉公用权就会成为一种自觉,从源头上治理权力腐败就成为可能。
    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念醒各级官员的节俭意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政府产生源于人民选举,政府维系源于人民纳税,人民与政府是主仆关系,这些都是人民可以监督政府的法理基础,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内在逻辑,新一届党中央制定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建设俭朴政府,强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就是想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从审计报告中看看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等等新政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看看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是否主动削减开支过紧日子,是否自觉为民让利让百姓过好日子,正如李克强总理视察审计署时提到的,只有政府少花钱,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公众期待审计报告给出这样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关切审计报告不是简单的“围观”,而是宏观意义上的集体维权,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这种关切和期待似乎更加强烈,当然公众不仅希望审计报告能够给出一个明白账,更期待审计部门当好财政资金的守护者,能够对“舌尖上的浪费”猛喝一声,对“车轮上的腐败”重拳出击,通过审计报告念醒各级官员的俭朴意识,自觉摈弃财大气粗、奢侈浪费、大手大脚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个高效能、低成本的服务型、俭朴型政府。
    公众期待审计报告念出一个法治政府。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法治政,没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会有国家的法治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治国理政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要求公众守法,首先要做一个守法政府,守法政府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实施法治的基础。
    近年来,审计机关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留情面、一查到底,依法揭露和查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让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和问责,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政府部门和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和实践,大大提升了党政领导守法守规守纪尽责的意识,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则让审计监督与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共振,汇成倒逼改革的强大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公开、施政更加依法规范、问责更加严格有效,而这一切是现代法治政府的雏形。客观上讲,公开审计结果必然给政府带来压力和挑战,这可能是审计机关最初所没有意料到的,但恰恰是这种压力,加快了法治化政府建设的步伐,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央所乐见的,因为只有外在压力和倒逼效应,政府改革才进行的更深入、更彻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才可能早日实现。
    更让公众欣慰的是,审计报告已将这种意料之外的效果逐步转化为自觉追求。回顾这几年的审计报告,公众不难发现,审计报告有了新变化、新气象,在个案中找共性、在问题中查原因,从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改进建议,审计已经开始着手彻底打破屡审屡犯的怪圈,用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的话说,审计不仅要灭火,更要切断火源。从“点名”到“点穴”,从“点题”到“破题”,审计机关自觉探索完善政府内控和治理机制的治本之策,努力担当起推进法治化政府建设的重任,审计报告的定位也随之更加宏大和科学。而同样欣喜的是,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与审计能够良性互动的公众,似乎能够体会出审计报告的真实用意,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更加深邃的眼光去解读审计报告,他们期待审计报告能够读出一个法治政府。笔者相信,有了审计机关的科学定位、公众的理性回应和中央政府的决心,那一天不会等待太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