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一份写满正义与担当的阳光事业。为了在经济生活中驱逐阴暗,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国审计人,将阳光溶入灵魂,构建起阳光的使命,成为一支阳光般光明而坚强的队伍。山东省烟台市审计局干部梁桂栋,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为了这份阳光下的事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风雨无悔,百折不挠,将执著与坚守的审计大爱,写进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奋力地拼博着,无私地奉献着…… 阳光般温暖的大家庭 说到梁桂栋,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现任烟台市审计局经责办副主任的老梁,是烟台市审计局上下一致公认的业务骨干。“梁桂栋,栋梁材”,大家常常拿他的名字作为对他的评价。 现年46岁的老梁,干审计其实也是半路出家。大学里,他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会计岗位上待了7个年头。1997年,已经31岁的老梁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了烟台市审计局,是同批考录6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当时,审计机关经济待遇还很低,已过而立之年的老梁不惜放弃令人羡慕的职业,耗神费力地考入审计,图的是什么?“审计岗位比会计岗位要求更高,审计事业是一份阳光事业!”老梁毫不犹豫地说。 初入审计,老梁不但沉浸在从事阳光事业的喜悦与自豪中,更是深深感受到了审计大家庭阳光般的温暖。时隔多年后,提起当年的故事,老梁仍然难以忘怀。 刚刚考入市审计局时,老梁的家还在烟台市牟平区郊区。直到2000年,他们家才从牟平区搬到烟台市区。从市区到牟平虽不算太远,但乘坐公交车至少要2个小时,那时他在工交科工作,企业审计任务异常繁重,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如果他每天往返,浪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太多太不值。为此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住在单位集体宿舍。每天吃过晚饭,就到办公室加班和学习。只有星期天才回趟家,过着空间距离虽近,但却两地分居的单身生活。 他们家是三间平房,位于牟平城区最南边的祝家庄村,房前就是一片庄稼地,村子的治安情况不好,尽管家家户户严加防范,但失窃事情仍然是时有发生,扰得全村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那段时间,老梁下班不能回来,家里只有妻子和三四岁的女儿。妻子每天都提心吊胆,到了夜里,更是心惊肉跳。每天睡觉前,都要仔细关好院门和房门,并且在房门上挂几个玻璃瓶子,当做报警装置。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睡也睡不好。在这样的境况下,妻子多 希望老梁能守在母女俩身边,即使帮不上什么家务,给她们壮壮胆也好啊! 1998年春节期间,老梁一家三口回了趟老家探望父母。过完年回到自己的家,一开家门,两口子惊得目瞪口呆!自己家里已被洗劫一空,冰箱、家具、灶具、衣服……,甚至连孩子的玩具全部偷走!一时间,家徒四壁,惨不忍睹。老梁欲哭无泪,只能无奈地安慰着妻子。本来家里经济就很拮据,现在突然遭此横祸,正常生活都成问题了。那几天,家家纳福迎新,欢度佳节,老梁三口人却不知是怎么过来的。 转眼长假结束了,虽然家里的生计还没着落,但老梁不肯请假,还是正常上班了。同事们觉察到他的异常,反复追问,他才告知家中被盗的情形。从领导到同事,全局30多人一齐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3000多元钱。现在看来不算多,但当时,真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这份来自审计集体莫大的温暖和鼓舞,绝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沐浴在审计大家庭的温暖中,梁桂栋深受感动。处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他由衷地感到幸运,感到高兴。他也时时处处以自己真诚的付出,回报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 2012年社保审计是审计署在全国部署的一场“审计大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老梁所在的经责办企业科常规审计项目很多,平时的工作量就很大。现在,社保审计完全是新增项目,而且还是个非常大的项目,在完成常规项目的同时,还要执行这样一个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超大的项目,难度可想而知。但老梁还是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站了出来:经责办企业科坚决服从大局,全力支持,要人给人,科室常规任务加班加点,绝不耽误! 抽人外出参加社保审计,局里定的是科里的小王,老梁挺身而出:“小王家里孩子读高中,需要照料,让我来!” 项目中,他一个人担任了两个县区审计组长,审计组里的两名年轻同志因为工作强度大病倒了,老梁一个人办公地点和医院“两头跑”,表格填写也是“一肩挑”,没日没夜地干。其实年近半百的老梁身体并不好,而且一直患有严重的颈椎病、眩晕症,他要是再倒下,这审计组可就麻烦了。但他挺住了。 近3个月的社保审计工作中,老梁日夜坚守在审计现场,中间只在回局汇报、汇总的时候,才在自家住一宿。3个月总共在自家住了3个晚上。 在老梁的心中,单位就是自己的家,同事就是一家人。共同的情怀,共同的责任,聚成一个共同的承诺——“在这阳光般的集体中,为了一份阳光般的事业,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同行!”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十五年来,梁桂栋面对组织的安排与单位的重任从未说半个“不”字。任何时候只要组织一声召唤,他便一往无前,风雨无阻。 1999年,他被组织选派到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进行技术援藏。 西藏聂拉木县海拔4000多米,地广人稀,空气稀薄,气候极其恶劣。昼夜温差很大,夏季7、8月白天最高温度能达到17、18℃,晚上往往0℃ 左右,一天之内,两个季节;紫外线辐射强烈,一条长300、400百米的道路走上一趟,回来一洗脸,火辣辣地疼——皮肤已被紫外线灼伤;物资极度匮乏,通过川藏公路运抵那里的只有白菜、土豆等少得可怜的几样蔬菜,而且价格高得离谱,有的甚至高出内地几倍;住的是铁皮屋,聂拉木夏天基本天天下雨,一边噼里啪啦到处作响、一边滴滴答答到处漏水;县城只有1000多人,连一家理发店和澡堂也没有,用水都是雪山融水,洗澡没法洗,洗脸、洗衣服冰凉刺骨……。而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高原反应,有时明明有了睡意,躺到床上却五六个小时都睡不着,头痛欲裂,胸闷气短,脉搏能达到每分钟100多下,而无论何时睡着、睡没睡着,早晨还是要按时上班工作。通讯也极不方便,电话、传真通过卫星转发,发份传真没有两三个小时不行。 就在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老梁和另一名同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工作,对聂拉木县电站、国合公司、藏药厂长达十几年的会计帐目进行了清理,对其成本结转和销售核算等进行了规范;他自己编写讲义,利用晚上、周末时间对当地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藏药厂盘点库存时,他亲自检斤过秤。库房藏药材料多达上千种,集中存放在一个大库房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老梁本来就患有很严重的慢性咽喉炎,高原反应又导致咽喉充血,再加上这些气味的刺激,一连半个多月都说不出话来,过秤数量只能用笔写出来。 身体不适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家劝他休息,他坚决不肯,依旧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岗位上。 为期四个多月的技术援藏工作圆满结束,得到了当地企业、藏族同胞和聂拉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自1995年烟台市开始组织技术援藏以来,先后已有十几批,老梁他们这次的工作质量,被公认为是多年来最好的。 援藏归来后,梁桂栋原本健康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症状,血压升高,头晕目眩……高原后遗症从此一直伴随着他。按照规定,他可以在家休息半个月的时间,但他只休息了一天,就耐不住性子赶回局机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当心身体,别太辛苦了。” 领导和同志们纷纷劝他。 “想想常年工作在高原的那些同志,咱这点辛苦,算个啥!”老梁轻描淡写的说。 是啊,雪域高原,氧气最少的地方,却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叫响的“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豪迈誓言,始终激励着老梁,从高原,到内地,从春夏,到秋冬。 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旅途不会永远风和日丽,难免遇到风雨泥泞。但是,有那么一段时间,老梁连遭不幸,那种密度也确实少见,或许是命运之神在成心考验他的意志底限。 2007年10月,梁桂栋的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需要手术治疗,当时正值全市农村干部工资情况审计调查的关键时期。这项调查,涉及全市2000多个村庄,任务十分繁杂和艰巨,对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有重要作用,是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交办的任务。老梁是这个项目的审计组长。 得知父亲身患绝症,老梁心急如焚。对老人一向百般孝顺的他,多想去精心照料一下重病的父亲、在这关键时候尽到儿子的孝心!但没办法,眼前这么重要的工作任务同样耽误不得。他急急忙忙回了趟老家,把照顾老人的事情托付给了妹妹。老人手术那天,他正在带领审计组加班加点赶进度,进行关键性的数据汇总和核实上报工作。任务脱不开身,请假张不开口,他咬牙把心事埋在心里,领着全组加班到了深夜。 在家庭责任与工作责任的两难选择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老人出院后回老家休养期间,因为年终总结、项目收尾等工作,他只是在春节放假期间,才回家伺候老人几天,节后一上班即赶回局里投入到本级审的紧张工作。就在他正带领大家加班汇总预算报告的时候,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告诉他老父亲情况不好,让他赶快回去。当时,在场的同事都劝他停下手中的工作,连夜乘车回家。但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临近,老梁实在脱不开身。他只好在电话里给妻子简单作了下交待,然后拼命把自己手头的任务赶完,急匆匆赶到家里,老人却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凝视着老父亲被癌细胞吞噬折磨得极度消瘦的遗容,老梁顿时泪如雨下,半晌说不出话来…… 忙完父亲的丧事,回到单位,局里转来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对审计项目予以了高度评价。忘我的工作得到了回报,老梁欣慰地笑了,转过身,泪水却悄悄流了下来。 未能见到最后一面的老父亲、年迈体弱的老母亲、替他承担了太多家庭责任的全家人……,在这份阳光事业的身后,有多少人在共同地支持着、默默地奉献着…… 成熟内敛的老梁,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此时此刻,感恩、愧疚、欣慰、责任……,百感交集,甜酸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5月,从父亲去世的哀痛中尚未完全走出来的老梁,又一次遭到不幸,噩耗突然传来:老母亲因患脑瘤,溘然长逝。 短短两年时间,两位老人竟双双离世! 如此密集地连遭不幸,对老梁打击很大,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及尚未恢复的高原后遗症,老梁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一次在外审计时,老梁突然晕倒了。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发现肾上腺长了个肿瘤,已经有7公分大,需要立即手术! 接二连三的巨大打击接踵而来,常人如何受得了?同事们无不喟叹担忧,只能想办法宽慰老梁。老梁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他不想让同事们受到影响,反过来倒用自己的良好情绪为大家减压。手术后,面对来探望的同事,他不停地和大家讨论审计业务问题和一些受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绝口不谈自己的病情。 出院后的第四天,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单位。局领导再三劝他安心在家中调养,他再三地谢绝了:“科里好几个项目还没结束,人手紧张,请领导放心,我能扛得住!” 我能扛得住!一句朴实的话语,多少坚忍与奉献,多少忠诚与担当!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无穷,价值无限。 阳光下的坚守 奉献来自于信念,忠诚体现在坚守。半路出家从事审计的老梁,能够很快做到“后来居上”,并博得“栋梁之才”的美誉,就是对“坚持坚守”、“敬业精业”的最好诠释。 进入审计机关后,老梁不满足于已有的经济师、会计师资格,针对自己审计理论基础薄弱的实际,拼命给自己加油充电。进入局里第二年,老梁就考取了审计师资格,随后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2002年被评为高级审计师。 老梁很快成了烟台市审计局专家型人才。他积极参与审计科研工作,探索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针对企业帐外资产比较普遍的情况,撰写了《如何审计企业帐外资产》论文;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业务量大与审计人员少的矛盾突出问题,撰写了《关于缩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的几种方法》和《浅谈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资源配置与优化》论文;针对集团公司审计中,如何实施真实性审计,防范审计风险,撰写了《应充分运用分析性测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论文。参与制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股份制企业审计办法》等文件,并承担了《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的探讨》、《股份有限公司审计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关系问题研究》等课题研究。 审计理论上硕果累累,审计实务上更是扎扎实实。参加审计工作以来,梁桂栋先后从事过企业、财政和行政事业审计,参与和主审的审计项目达百余个。审计岗位,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业务技能,更需要一种矢志不渝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操守。在审计过程中,老梁的一身正气有口皆碑。 2008年在对烟台市某单位审计中,原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长达16年之多,下属几十户困难企业职工每年上访200余次。面对如此情形,老梁与审计组成员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多方搜集情况,力求查清事实,给企业职工和市政府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从市政府的会议纪要中了解到市政府要求该单位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对3户关停企业原厂址进行开发,收益除安置下岗职工外,其余上缴财政。但进一步了解房地产开发材料时,却遇到种种阻力,有关人员不是找不到,就是一问三不知,了解其他人均讳莫如深,不愿多说。 此时,请吃的、送礼的纷纷找上门来。“搞预算审计,延伸企业干什么,能过去就行了”,他以前的一位老领导亲自来说情。 “审计什么时候有过‘能过去就行了’?!”老梁的回答让这位老领导无言以对。 那段时间,老梁一连接到了3个恐吓电话。这种情形,不仅没把老梁吓倒,反倒坚定了老梁的决心和信心:“他们既然这么干,说明一定有问题、有大问题!必须一查到底!” 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老梁带领审计组成员先到工商局调查房地产公司的注册变更情况,发现该主管单位和下属某实业公司注册成立的开发公司,被变更股东7次,最后董事长竟成了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随后,老梁领着审计人员对这些楼盘进行实际盘点,并挨家挨户了解购房有关情况。“探访居民时吃了不少闭门羹,不少居民表现的很不友好,个别人甚至不耐烦地骂他们‘神经病’!” 人们的不理解、不配合,让老梁他们很无奈,但也只能苦口婆心地耐心解释、说服。当把楼房数量、面积、分布等情况摸清以后,老梁又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落实销售情况。通过初步推算,有大约4000多万元的资金下落不明。案件线索移交市纪委,最终查实该负责人犯有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所有涉案资产全部被追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审计人的精神,无私无畏,尽责尽忠。 梁桂栋,只是全国数万名审计人中的普通一员。但在他身上,平凡而伟大、质朴而崇高的精神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在华夏大地上,在经济大潮中,成千上万个梁桂栋式的审计人,正以自己的信念与忠诚,辉映着太阳的光芒,支撑起阳光般的事业。(王旭班、曹滋榆、卢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