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秉公,反腐倡廉扬正气; 迎春立誓,鼎新革故趁长风。
1997年3月组织上调我到监利县审计局工作,开始了我人生历程上最后的一项工作——“审计”。审计是什么?我根本不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华中农学院学财会时老师也没讲。翻开1979年商务印书馆刊印的《现代汉语词典》,你根本找不到“审计”二字的名词解释。同一时期的《辞海》就“审计”二字的解释是,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杏花四月,艳阳高照。我走进贴有碧绿玛赛克墙面的审计大楼,报到上班。办公桌上摆着的是深红色的小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随手翻阅了一下,心头不觉一沉,这还是一项蛮艰难的工作,得罪人的事呢!随后仔细捧起小册子和其它有关资料读了一个下午,才略了解我国现行的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随之而来县以上的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独立的审计机关。从此,审计不断健全审计法规,探索审计方法,规范审计行为,这几十年来,基本上走上了一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是一个审计新兵,为了自我鼓励特写了一首七绝《审计自勉》:“莫将审计等闲看,反腐倡廉守大关。甘作人民经济士,清风惠我自悠然。” 敬业求精,为监利经济腾飞服务; 奉公执法,给审计文明建设增辉。
这是我创作的一幅楹联,曾贴在审计局大门口。是本局全体审计人员的真实写照。我从审参加的第一个审计项目是计生的审计。此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身边的同事们奔走在被审计单位,同事们那种奉公执法,敬业求精、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也感动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干部。当有人问他们十几年埋头于一把算盘一支笔,传票帐薄日日翻,这枯燥无味的生活烦不烦时,他们的回答是:既然选择干这个了那就没什么好烦的,翻到有的数字真还蛮有味的呢。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实话实说,没有半点怨言。 其实审计人是很艰辛的 ,他们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为了核实一个个数据,不知奔走了多少单位找了多少人次。为查清一个一个的问题,又不知费了多少心血,遭过多少人的白眼,得罪过多少人,他们没有后悔。一份份工作底稿是他们辛勤的汗水;一份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是他们对党和人民捧出的一颗赤诚的心;一份份审计决定书是他们工作的业绩,完满完成任务的笑脸。 于是我又写下了一首七绝《咏审计人员》:“盛世逢春审计忙,扬帆数海莫彷徨。客观公正尚求是,好借东风绣锦章。”这首绝句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诗词联百年精华》收录。 同心奋进,创中华伟业; 共建文明,树审计新风。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今天的我,曾对审计那几分神秘、几分敬畏不知不觉地开始淡了,却多了几分热情,多了几分凝重,多了几分坚定。其实审计队伍中的每一员,自从进入这个队伍后,他就无悔地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勇挑重担,以一颗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彰显审计人应有的品格和职业道德。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就成立了审计委员会,阮啸仙同志任审计委员会主任。陈毅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中沉痛地写道:“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阮啸仙烈士短暂而不朽的一生,勤奋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中国革命红色审计事业先驱,他怀着对革命的坚定,对审计的责任感,围绕预、决算制度的建立,和反贪污浪费斗争,遏制歪风邪气等,为苏维埃赢得了“廉洁政府”的好名声,为红色审计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也为后来的审计事业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为我们今天的审计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也为我们今天的审计人员树立了光荣的榜样。 作为新一代审计人,要继承老一辈审计人的光荣传统,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于是我又写下了一首七绝《与时代共舞》:“继承传统浴光辉,审计创新尽芳菲。为党为民甘淡泊,舍名舍利自生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