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朝、难忘审计,十年弹指一挥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审计事业;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恩、在感恩中成熟,一步一脚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回首往事无愧自己人生。
感谢:第一个审计项目
虽然已经搬迁了数次,但我的办公室里还依旧存放着浙江省审计厅编辑的《国库审计文件专辑》,只要一看到它,十多年前我参加的第一次审计经历就历历在目。 2002年3月4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期一,但却是我珍藏在心底里难忘的星期一,那天是我正式向遂昌县审计局报到的日子,也是我参加审计的第一天。刚一报到就随同地方金库审计组进点,到县人民银行开展地方金库2001年度国库收支业务审计。 虽然大学里学的是会计专业,工作后从事十多年的财务工作,可当面对厚厚的一大叠一大叠国库收支明细账时,还是一下子就被闷了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担任审计组长的是经验丰富的上官副局长,她手把手地教我审计技术与方法、如何审查“流水帐”、“收入报表”、 “退库登记簿”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业务。通过对“待结算其他财政款项明细帐”每日余额的计算,我发现了存在税款延解的问题。 这是我的第一位审计“师傅”,从那以后的十多年里,还有指导我写作的华局长、带我第一次涉及乡镇审计的周科长、教我运用AO的小朱等等“师傅”,都是我审计生涯中的良师益友。
兴奋:第一篇审计信息
由于从事财会工作的缘故,在参加审计之前从未提笔写过信息,对写审计信息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笔,如何收集材料、组织文字,常常对能在《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上发表的稿子羡慕不已。 参加审计工作后的第三个月的一天,我偶然得知县人大副主任到乡镇督查民政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就赶紧翻阅该审计项目资料,对照那些已经被发表了的信息,包括标题、正文、用词、格式、框架等,进行全面的模仿,花费了三天时间,拼凑了一篇只有百余字的“豆腐块”,这是我生平中的第一篇审计信息。初稿写成后,心里不是很踏实,就请了局领导、同事帮助修改,自己又反复推敲,几经润色,才最后敲定,按照编辑部地址用挂号信邮寄出去。 对这篇信息能否录用发表忐忑不安,每期的、所有的审计期刊我都认真的阅读,希望某一期的上面有我的信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由最初的期盼、渴望,慢慢的变得不安、失望,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就在我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自己写的信息:《中国审计》2002年第9期“关注点”栏目!虽然一共只有5行,连标点符号才90字。 真兴奋!!! 从此,我就“迷恋”上了审计信息,一发不可收拾。
鼓励:第一篇审计论文
2003年7月,我把上半年自己主审的政府采购工作审计调查情况进行了提炼、整理,撰写了第一篇审计论文《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采购工作的不足与对策》,洋洋洒洒六大页3000多字,提出了五个问题六点建议,自已感觉非常满意,认为层次高、主题突出、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就迫不及待地寄往《浙江审计》编辑部。这次心里很笃定,以为肯定能录用的。 很遗憾,已经记不得是哪位编辑了。总之,过了没多久,有位《浙江审计》编辑直接打电话给我,首先直言这篇文章存在的诸多不足方面,然后告诉我如何进行修改、精简、润色。这位编辑一直很耐心的讲解了很长时间,最后肯定了文章好的方面,并要我修改好后再重新发给他。 最终,在这位编辑的鼓励下,我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改成了《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正文压缩了近一半,在《浙江审计》2004年第2期得到了发表。更可喜的是,这篇论文在我紧接着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时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年来,我先后有4篇论文在《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中国内部审计》上发表,9篇论文在《浙江审计》上发表,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当初的鼓励。也许对这位编辑来说是平常不过的事、也许他早就忘了,但对一位初学者来说,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难忘的。
突破:第一起案件线索
2005年上半年,我担任主审负责开展粮食财务挂账及处理情况审计调查,这是浙江省审计厅部署的全省同步项目。 在进点实施一个月后开始延伸审计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某分公司,该分公司地处县城繁华地带,店面房大量出租;虽然账面上有房租收入,但初步审阅记账凭证即发现“房租收入票据”记帐联不连贯,存在断码情况。审计组决定以房租收入为审计重点,以“房租收入票据”为切入点,从核对票据存根入手,并一直追溯到2000年。 通过核对近百本票据的存根和五年的记账凭证,发现自2000年5月起,该分公司应上缴财政粮食风险基金专户的各粮站溢余粮款收入和店面房房租收入等共计32多万元未入账。审计组找来分公司经理了解情况,倒也爽快,马上承认。原来该单位为逃避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财务监管,隐瞒收入,另设“小金库”,专门用于发放职工劳务补贴、福利等。将案件线索移送县纪委后,经立案查处,很快该分公司经理受到了党纪处分。 对该案件查处既高兴又能沉重。高兴的是发现了问题和线索,维护了党纪国法;沉重的是该单位负责人并没有从中获取特别利益,均与职工同等享受有关待遇,但从为职工搞福利的初衷出发,进行了违规操作,违反了财经法规。
战斗:第一次由警察护送的审计
“已经过去整整五年了”,对着高到腰身的档案资料,我不由自主的又回想起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但愿这是唯一。 2008年7月11日上午9点,我快步走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那里有我们的一个审计组在开展社保资金审计,身为分管局长想去了解一下审计实施情况。就在此时,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原来是常务副县长,要我马上到县政府开会。会议室只坐了寥寥三五人,却是县领导,还有就是建设局长、县府办常务副主任。我刚刚纳闷的坐下,就听到领导讲话,要我到银泰房地产集团公司遂昌分公司了解集资情况,并于当天下午5点前向县政府汇报。事后我才得知,银泰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市县领导迫切需要真实、确切的数据以作决策。 我在建设局、县府办两位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公司门前,远远看去已经是人山人海,到处是情绪激动的集资户,把公司围个严严实实,人根本进不去。三人商量等中午人少时再进去。到下午快1点了,外围的人群散了些,可公司里面的集资户一点都不见得少。时间越来越紧张了,无奈之下由县府办领导叫来几位警察,把我围在中间,一路挤进去,一直护送到公司会计室,等我进去后警察马上把沉重的保安门重新关上。 在会计室忙碌了五个小时后,终于整理出一份汇报材料。县领导已经要求我直接于晚上7点到公安局汇报。我忐忑不安的走进一个已经坐满了人的小会议室,里面只认识县委书记三五人,大部分从未见过。听我汇报完后,坐在中间的一位领导(后来才知道是市政府主要领导)很严肃的问我,这数据是否准确。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就让我到外面等候。 经过漫长的等候,到了深夜12点多我才回到家,此时我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一整天我除中午简单的吃了点盒饭外连开水都顾不上喝。其实在我等候的时间里,市县领导已经非常慎重的作出了决策。因此该群体性事件又称“711”银泰事件。 紧接着,我就先后带队负责银泰遂昌分公司资产负债、财务收支、资产清算等三轮审计,并配合市公安局专案组开展“1.58亿”资金审计,又抽调到丽水市清算组,前后历时二年半时间。审计查明银泰遂昌分公司集资28.9亿元,至“711”还有8.5亿元未能偿还,涉及集资户1.15万户;先后移送给公安局、检察院、纪委30多个函和处理书。 十余年的审计生涯,已经留给我了很多“第一”,都是自己在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忘的“痕迹”:第一次担任县与县之间交叉审计组主审、第一次参加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第一次获得浙江省审计厅表彰、第一次在全省经验交流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入选《浙江省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编写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