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审计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审计工作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也处在重大变革之中,这都为审计人员尤其是青年审计干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扎根审计事业这片沃土,广大审计干部汲取充足的养分,并在学习和历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1996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审计大家庭,在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工作。回首十多年来,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名审计业务处处长,感受颇深。
第一点体会:强化“自我成才”意识,及早制订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青年审计干部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思维、拓展新领域、研究新方法,特别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质,及早制订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持续性的知识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996年,本人大学毕业,进入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工作。前12年在人事岗位,近5年在审计业务岗位工作,现在担任金融审计处处长。1996年进办后,我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学习了人事管理理论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干部录用、考核任免、工资福利等各项人事业务。 随着对审计认识的加深,我逐渐感受到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岗位经验技能将难以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我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结合办内人员专业结构状况,选择以法律专业为主、以审计及计算机专业为辅的方向,努力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把本职工作做得让领导放心、满意的基础上,我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放在学习上,以比在校全日制读书时更强的毅力、更严的标准,先后攻读了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民商法专业博士学位,通过计算机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国家司法等考试。同时,还挤出时间参加企业、财政、金融等审计项目,并在一些重大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这些都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体会:审计事业是青年干部成长的一方沃土。
2008年轮岗到审计业务处工作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与一些党政机关相比,审计人员确实少了几分家人团聚、多了几分到处奔波,少了几分舒适安逸、多了几分清苦执着,少了几分按部就班、多了几分压力挑战。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随着科学理念的提出,审计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审计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我们很难发现有一个行业,可以像审计一样接触到如此众多的专业领域,并且这种接触既有高度,也有广度,更有深度。 可以说,审计事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开阔视野的窗口,为我们铺设了一个提升能力的赛场,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展示价值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审计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这些对于我们审计人员,特别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同事来讲,是塑造人格品行、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足够虚心、足够勤奋、足够上进,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知识、阅历和经验,对于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将弥足珍贵。这也是我接触到的其他部门年轻人,认为我们审计部门最值得羡慕的地方所在。
第三点体会:科学审计理念铺就青年干部成长的快速通道。
科学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在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过程中,既要能从宏观着眼、指导微观,也要会从微观入手、上升宏观。这是一种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更具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践行科学审计理念,是我们青年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2年社保审计中,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我在办领导指导下,带领以青年干部为主体的审计组,按照科学审计理念的要求,以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为切入点,以剖析医疗体制改革深层次问题的原因为目标,创造性地将药招办、经销商、税务和医务四个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联动挖掘分析,迅速揭开医药流通领域隐藏的非法利益输送链条,查出了虚开增值税发票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两个大要案线索,提交的“同药不同价”现象原因分析及建议材料也被审计要目采用。中央领导对上述审计成果高度重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结合案件查处,研究提出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措施,切实发挥了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参审的年轻同志既得到了审计查账实战锻炼,又提高了计算机数据分析技能,更提升了从体制机制层面研究问题的水平。践行科学审计理念,让年轻的审计人顺利进入成长为“四手”骨干人才的“快车道”。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十分幸运,是审计事业给了我不断成长的舞台,我要用我的青春为它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祝愿审计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胡尊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