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条主线,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履职尽责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规范审计行为,积极创新审计方式,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努力提升审计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对1154名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9.29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76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81.26亿元。 领导重视,保障经济责任审计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非常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牢记“红线”、守住底线,确保提拔的每一名干部、使用的每一笔资金、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得起审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的内容之一。去年6月,省长王学军到省审计厅召开审计工作专题会议,多次谈到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扩大审计覆盖面,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今年年初,对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由省长担任组长,省委组织部长、省纪委书记和省政府秘书长分别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省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检察、财政、信访等部门组成。同时,省委省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建设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增加行政编制。省政府去年出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力争经济责任审计对象5年任期内轮审一遍,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其中任中审计比例要达到50%以上。省一级明确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全国目前仅安徽一家。省审计厅厅长戴克柱明确要求把“提面、提能、提质、提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2014年该省审计厅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45个,涉及省辖市市市长、省直机关负责人、省属高校校长等,任务量是去年的3倍还多。该省还计划启动对省辖市审判、检察、公安机关以及开发区、党校主要负责人等省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深化管理,切实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 省厅通过深化审计管理,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一是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该厅科学界定和深化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重点关注事业发展、财政财务收支、政策执行、经济决策、内部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2011年,安徽开始尝试实施省辖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根据不同类型领导干部履职特点,认真把握审计重点,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既丰富了审计内容,也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央的政策要求。二是切实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省审计厅专门印发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审计方式和具体要求,做到统一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报告格式。审计组还不定期召开碰头会,集思广益、共同分享,有效预防审计方向出现偏差,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此外,不断强化复核审理前置工作,印发省经济责任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复核工作暂行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等复核时间、主要内容等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去年,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明确要求把审计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考核部门年度工作的内容。该省通过修订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切实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运行,不断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 创新方式,不断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该省积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到重点突出、严查妥处,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等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用。积极探索巡视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机结合。2013年,该省审计厅还积极开展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为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积累了一定经验。二是科学分类管理审计对象。对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省管干部,按审计对象重要性程度划分为A、B、C三类,A类审计对象5年内必须接受一次审计,省辖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尽可能安排同步审计;B类审计对象尽可能在5年内安排一次审计;C类对象按照省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以办理经济责任交接手续为主。三是建立健全述职测评和审计谈话制度。审计实施过程中均安排领导干部公开述职、民主测评、审计谈话等程序。在一定范围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邀请一定数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群众代表参加。测评的结果作为审计人员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同时,审计组围绕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进行个别谈话,审计谈话情况作为审计人员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四是注重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全省所有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效率大为提高。一些县市区自主开发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完善,形成一个集资料查询、过程监控、数据交互等功能为一体的动态管理平台,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管理水平。 强化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实效 该省坚持做到:一是把审计监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和选拔任用领域。省本级每年对市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揭示分析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广泛关注。省委组织部长多次在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会议上专门听取汇报,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要求将其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在干部管理监督工作中注重使用审计结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去年中央第七巡视组进驻安徽省开展巡视工作,省审计厅将近两年省本级实施的22名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及有关案件移交材料,报送中央巡视组。二是强化案件线索移交、审计结果报送和领导批示的督办等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主送省长,抄送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有关成员单位,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有重大经济问题等情况的,经请示省长后报送省委书记。省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上的批示,省审计厅会同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负责督办整改落实工作。对发现的案件线索,明确指向省管干部的,移送省纪委监察厅处理,其他移送省检察院处理。仅2013年,省本级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11件。目前,该厅报送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省政府领导都及时作出批示,有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