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出台  >  访谈与回顾 > 正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开展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做法
 
【时间:2014年07月31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审计局】字号: 【大】 【中】 【小】
    
    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审计局本着“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在对乡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将审计范围进行拓展,把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审计重点,与旗农牧业局联手,由其所属农业经营管理总站实施审计,以发挥其农村财务管理的优势。在对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在突出重点、改进方法、优化力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较好地解决了点面结合的问题,为建立全面、动态的监督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正确评价和使用村主任(书记)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为乡镇经济审计提供第一手资料。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旗共开展725个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款7111.2万元,占已审资金总额32926万元的22.6%,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866.8万元,其中追回现金794.7万元,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9人,建议党政纪处分558人。实践证明,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维护农村财经法纪,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该旗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阿荣旗特色的工作思路:
    一、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整体推进
    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要求,阿荣旗审计局开展了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充分发挥农经队伍自身优势,2000年该局选择了财务管理较为混乱、领导班子刚刚调整完毕的得力其尔乡所辖的11个村,对村主任(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次审计历时45天,共查出各种违纪款17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受批评教育15人,警告处分10人,撤职处分9人,开除留用察看2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审计结果在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震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全旗开展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审计网络
    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面广量大,而且具有风险性、艰苦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审计网络,做到齐抓共管。一是建立了旗、乡两级审计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旗长和乡镇长担任。同时在旗农经总站内设了审计办公室,由旗审计局业务指导,按照审计局的审计计划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以强化内外监督为重点,促进农村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懂财会、善管理、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关心集体、坚持原则、群众威信较高的人担任,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并赋予理财小组审查权、监督权、解释权和不合理开支 否决权,充分体现了村责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群众性和民主性。三是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村上公布总帐和大型开支,组上公布明细帐和社员往来帐,并由村纪检委员进行监督;四是对全旗主管财经的村书记、村主任、报帐员、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做到了持证上岗。初步形成了以旗审计局为指导,以旗、乡农经站为依托,以农村财会人员为骨干力量的三级上下贯通的审计网络。
    
    三、健全内部约束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几年来,在遵照旗审计局所制定的审前预告制度、与当事人谈话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外,旗站结合农村的实际,统一下发了阿荣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农村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村主任(书记)农村工作规范化,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村主任(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提供了更全面的制度保证。
    
    四、确定审计重点,明确审计内容
    在审计中,该局始终抓住农村审计工作的重点,把村级专项资金数额较大以及其他重大经济活动作为审计重心,以群众反映强烈为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产物资,查帐、物是否相符;二审存款现金,查帐款是否相符;三审各项收支,查是否符合规定;四审专项资金,查去向是否清楚;五审机动地发包,查收入是否上交;六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在审计程序上,重点把握好二个程序。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2013年,该局对全旗16个新农村示范村及13个农业项目建设村的村主任(书记)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及时纠正了村级经济活动不规范、不合法现象,避免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采取“六结合”,实时监督村级经济活动
    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每年的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为全旗统一公开时间),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是否健全纳入审计的内容,实时监督村主任(书记);
    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旗、乡两级农经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以旗农经部门为主渠道,乡镇农经部门负责审查为辅,对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的村主任(书记),由旗农经部门进行审计;
    三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该局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理顺帐目,调整决策,健全制度,避免村主任(书记)不及时报账,较好地发挥了审计职能的作用。截至2013年末,审计组共帮助村(组)完善财务制度810项,理顺帐目16700余笔,提出合理化建议810个,采纳率为98%以上;
    四是复杂案件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相结合。几年来,该局会同纪检、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20余起,对村主任(书记)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现场移送,避免了后期移送重复取证的弊端。2005年8月,由旗农经总站牵头,旗纪检委、公安局经侦大队配合,成功地解决了得力其尔乡杜代沟村一起集体上访十一年未果的案件,查出违纪款87327元,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6854元,撤销村书记一人,党员警告处分4人。2006年9月,六合镇河南村有部分农民上访,反映原任村干部在机动地发包上有重大经济嫌疑,通过联合办案,很快查清了事实,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人,群众拍手称快;
    五是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专项审计、平息上访相结合。土地承包法公布后,旗站及时调整了审计方案,将土地承包纠纷纳入了专项审计的内容。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旗已处理立案的信访件100余件,结案率均为100%。2006年6月16日,向阳峪镇红花梁子村有部分农民上访到北京,反映村主任私自发包机动地,形成了对立局势,旗站通过审计,严格执法,查实后建议镇政府停止了村主任的工作,很快就平息了这起上访;
    六是问题定性与经济退赔、强制执行相结合。目前,全旗已查出的定性案件中,村主任(书记)已全部退回违纪款。
    
    六、制定农村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
    根据该旗审计队伍的现状和各乡镇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利用审计资源,开展更有效的审计工作,从2013年第五轮审计开始,每年对全旗新农村建设村进行一次审计,其他各村(组)的财务收支五年内普审一次,并结合来信来访、“三资”监管加大案件查处的力度,力争把隐患解决在萌芽中。审计的范围已由村(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审计扩展到新农村建设审计、“三资”管理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和专项资金等多项审计,审计方式由原来的就地审计改成报送审计,更加全面系统地审计村主任(书记),保证了村主任(书记)全方位按章办事,不留死角。
    
    七、做好培训,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多年来,旗站每年都利用村财会人员培训班的契机,安排不少于16学时的审计专业课,由旗审计局的专业人员讲案例、讲法规、讲程序、谈体会、业务测试,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多途径、多层次进行学习和交流,逐步提高了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了在审计中出现村主任(书记)逃避责任。目前,全旗15名专职审计人员已全部接受了旗政府法制办的培训,并颁发了审计工作证和行政执法证。同时,旗站还对148个行政村的村书记、村主任、报帐员、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统一颁发了任职资格证。
    
    八、探索新途径,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了打破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该旗率先在全市建成了“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前移了内审监控的窗口。目前,全旗11个乡镇全部实行了这一体制,占应开展面的100%。运作2年来,已先后审核票据31.1万张,查出不予报销2.4万张,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7.7万元。其工作流程为:发生财务事项时,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有经手人签字盖章,由村报帐员于每月的25日前交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委员审核(有专门的印章),并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共同审批(实行联签制),再由村报帐员于每月的26---30日报乡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处审核,加盖“准予报销”或“不予报销”的印章及负责人签字盖章,录入软件。次月的10日或每季度的10日前,将收支原始凭证送回村(组),按公开程序的要求,进行“唱票”审计,填写报告单,装入专用档案袋,长期保存备查。实行这一体制后,全旗村主任(书记)的经济活动全部置于群众和监督部门的监控下,彻底杜绝了村主任(书记)的腐败现象。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