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学报告 > 正文
 
审计署哈尔滨办朱晶:审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催化剂”
朱晶(审计署哈尔滨办)
 
【时间:2014年06月27日】 字号: 【大】 【中】 【小】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引起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客观评价了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改革的深化,揭示了违规问题和管理不到位、政策未落实、制度规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反映了有关部门单位针对审计事项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具体纠正情况。与此同时,我们从这份报告中也不难看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是揭示了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国务院部署,审计署于2013年7月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中央、省、市、县、乡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通过这次审计,全面摸清了债务底数,客观反映了债务情况和债务管理中存在的规模增长过快、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和部分单位违规融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审计部门承担的这项工作,有利于科学研判和防控风险,为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债务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加强政府性债务的监管;有利于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融资、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关注了民生建设,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后续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了挪用专项资金、违规出售代建住房和超标、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等违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几十起。深入揭示了影响国家住房保障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并提出了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定和配套政策等建议,从体制机制上防范问题的滋生和蔓延,建立有利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审计建议。 为促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及各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加强了财政审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相关要求,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着重加强了对政府部门财政收支的审计力度,关注了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以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强化了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的审计,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公开等环节,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追加调整的规范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全国36个县2012年机构运转支出的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揭示了上述县级政府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是强化了资源审计,助力生态文明,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使用。从审计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的相关要求,今年的审计工作加大了资源环境审计的力度。组织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关资金征管情况审计,重点关注了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使用费的收缴和使用及出让、转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出违规批准出让、向不符合条件企业出让和违规转让两权获取暴利等违法违纪问题,在促进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规范管理矿产资源、保护国有资源和提高相关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一方面注重从总体上和宏观角度反映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增强揭露问题的典型性和力度,是一份评价客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报告。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决心和能力,看出中央各部门、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也可以看出审计工作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加注重在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促进政令畅通,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国有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催化剂”。(朱晶)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