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刘家义审计长向人大常委会作了审计工作报告。认真研读工作报告并联系近几年的审计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审计机关围绕“反腐、改革、发展”,以审计监督促进深化改革、推动并完善国家治理的工作轨迹。 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调研时曾强调,审计是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催化剂”本是一个化学名词,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自身不变的物质。总理以“催化剂”喻审计工作,其实内含了将深化改革视为“化学反应”的重要寓意。大家都知道化学反应必须要有适当的条件,反应进程中还必须关注一切变化,以及时应对确保反应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关乎全局,没有经验可循,复杂程度和操控难度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中,审计如何发挥好“催化剂”功能——即如何促进改革提速增效,将是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通过学习刘家义审计长的工作报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年来审计作为“催化剂”的良好功效。 动真碰硬与关注民生相结合,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当前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面对重重阻力和困难,改革只有坚定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和目标,秉持公平正义、敢于动真碰硬,才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开辟改革发展的新天地。近年来,审计机关紧盯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通过打“老虎”、拍“苍蝇”、揪“硕鼠”、捉“蛀虫”,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发挥反腐败的威慑和警示作用,强力扫除影响改革的人为阻力,与此同时,持续关注“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推动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让老百姓切实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凝聚增强改革信心。 宏观揭示与微观查处相结合,系统服务顶层设计和过程治理。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抓落实、讲实效的末端治理。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具有“预防、揭示、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能够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沿着监督国家政策执行和公共资金使用这条主线,在查处各个领域、不同层面、各类单位的具体问题,及时洞察并预警政策性、普遍性、倾向性突出问题,从宏观上揭示某一领域或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提出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意见建议,促进科学改进顶层设计和治理方式,及时校正改革发展路径。 全面覆盖与重点用力相结合,主动适应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务,审计工作既要努力做到审计监督全覆盖,也要时刻保持与中央深化改革节奏步调一致,统筹考量改革的协同性和耦合性,因地因时制宜,突出重点发力。一是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促进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二是重点推动了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公开,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三是稳步推动金融改革,保障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促进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强新增贷款流向监控,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管理;四是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国有企业,强化内部管控,促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