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审计人员学报告 > 正文
 
审计署郑州办何玉新:完善政策审计 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何玉新(审计署郑州办)
 
【时间:2014年06月30日】 字号: 【大】 【中】 【小】
    
    受国务院委托,6月24日,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更加注重从总体上反映情况,从宏观上揭示问题,从深层次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全面客观反映了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也体现出审计工作的全局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审计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查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是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健全完善制度,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这些理念和思路体现在审计实践中,就是要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力求能够见微知著、洞察问题的本质,透过审计发现的众多纷繁复杂的线索和现象,抓住核心和实质性问题,实事求是地准确揭示和反映;能够深挖症结、查找背后的原因,通过审计收集到的与问题相关联的各种数据、资料和背景,深入分析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能够标本兼治、对症下药,通过分析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
    
    作为审计实践成果的集中反映,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贯穿了上述审计理念和思路,更加注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紧扣主题主线,全面审视和把握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地评价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改革的深化,揭示违规问题、管理不到位问题、政策未落实问题、制度规定不完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反映有关部门单位针对审计事项采取的整改措施和纠正情况,为人大和社会公众全面如实地提供了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和更为全面的信息,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效能。
    
    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重大政策措施能否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关系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审计署按照“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审计工作中,始终把促进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从项目确定到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审计建议的提出等各个环节都予以关注。如,围绕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开展了西电东送审计;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了矿产资源审计;围绕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开展了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金融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围绕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审计、农林水资金审计。通过这些审计项目的实施,及时揭露和查处违背政策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促进政令畅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和有效。
    
    为更好发挥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功能,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笔者建议,国家审计在促进政令畅通的同时,针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制度制定中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政策审计。
    
    ——从深化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着手,融合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的内容,将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向前追溯至政策制定的疏漏,向后延伸至政策调整的建议,将审计关注点从资金使用转向政策过程,将审计方法从审查核实转向模拟分析,逐步向政策审计过渡。
        
    ——拓展政策审计公民参与途径。公民参与是提升审计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地位的重要属性,也是开展政策审计的重要环节。在审计立项上,可以允许公民提出审计请求,包括在执行主要的政策和项目中滥用预算的问题;由于部门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拖延政策或项目的实施的情况;国家行政管理失误或机构需要改进的问题,从而为政策审计立项提供参考。在审计实施中,可以聘请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关于政策的第一手资料, 保障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并改进行政部门的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审计的作用在于问责与建议,而不能直接参与、干涉政策制定部门的工作,这是审计的监督作用所决定的,也是保证审计独立性所要求的。(何玉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