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时代 新征程 审计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审计人员谈体会说工作 > 正文
 
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河南省三门峡市审计局张丰明)
张丰明(河南省三门峡市审计局)
 
【时间:2014年12月01日】 字号: 【大】 【中】 【小】
    审计职业化是审计人员以行使国家审计监督权为专门职业,并具有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步伐,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共同学习和提高。

    一、增强职业意识,为加强审计执法监督提供源动力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审计人员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立足审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讲政治,讲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纪律,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增强独立意识。审计人员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是增强公正意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审计监督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四是增强效率意识。以提高审计效率为目标,努力掌握先进的办公手段,转变工作作风,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五是增强廉洁意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六是增强自尊意识。深刻认识自已从事的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提升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锤炼职业技能,提升审计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审计职业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专门的知识结构、特殊的技能方法、以及独特的工作思维模式等。现有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适应是影响审计职业化的关键。著名学者哈耶克说:“对于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操作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审计职业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干部队伍,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权威,确保审计工作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是严格职业准入。国家以法律或部门规章形式规定,统一职业标准,规范选任程序,从学历、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准入“门槛”,一方面确保准入的人员自始就具有良好条件、较高素质,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确保不合格人员进不了审计部门,为从源头上提高职业素质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改革培训制度。“宁可少审计点项目,也要加强培训”。缺啥学啥、有的放矢,不拘形式、注重实效。通过综合采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开展专题培训,健全教育培训与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自学,使审计人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养性、学以增智,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常态化,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逐步实现以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培训为主转变,从普及型培训为主向专业化培训为主转变,从临时性培训为主向规范化培训为主转变,促进审计干部队伍职业化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依法审计和服务大局的水平明显增强,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知识层次和结构全面优化。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分类设置职业岗位,探索职业等级划分制度,科学确定任职条件,改革干部选任程序,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的原则,配备配强领导班子;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制,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与职业化管理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出台审计人员的职业绩效考评标准和体系,全面如实反映工作状态和成果,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优化知识结构。要按照审计职业化的要求,有计划的选招一批会计审计类、计算机类、工程类、法律类、经济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工作需要。五是建立审计专家队伍。审计专家要达到以下要求:深厚的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强烈的创新驱动,执著的事业追求等。要着重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使之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具体审计工作的带头人。此外,审计职业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特有的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缜密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恪守职业道德,树立审计执法监督良好形象

    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宋代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充分阐释了德的重要性及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职业道德是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根本和命脉,是其核心内容,具有强基固本之用。一要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审计人员要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审为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二要勤奋敬业。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真抓实干、不尚空谈,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要以扎实工作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三要公正执法。“法者,天下之公器。”“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必须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要以审计的公正执法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审计的公信力,树立审计监督的尊严和权威。四要团结和谐。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充分发挥审计群体的整体作用和力量。要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审计人员必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能和作用。五要廉洁从政。廉洁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慎独”“慎始”“慎微”。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保证,监督为关键,建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以制约和规范审计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审计机关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预防腐败的能力,提升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六要执业谨慎。审计人员应保持执业谨慎,不得对没有证据支持的、未经核清事实的、法律依据不当的和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发表审计意见。要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七是加强监督。“阳光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要实行政务内务公开,公开审计计划、公开审计程序、公开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结果等,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和完善具有审计职业化建设特点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审计体系自身的制约监督作用。同时自觉主动地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内外部监督相统一,保障审计监督权的正确行使。

    四、强化职业地位,为审计执法监督提供切实保障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地位。一是赋予职业权力。《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人员审计监督权,具体包括: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调查取证权、建议纠正有关规定权、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处罚权、建议给予有关人员处分权以及一些行政强制措施权等。这些权力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使命、行使职责。审计人员必须珍惜和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二是保障职业权力。独立性是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发挥其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人员要增强其独立性,排除各种干扰,依法履职尽责。三是保障职业地位。审计人员已经任用,除正常工作变动外,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四是保障职业收入。逐步提高审计人员待遇,增强审计职业吸引力,维护审计职业应有的尊荣。
    审计职业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凡是伟大的事业总是艰巨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审计工作发展实际,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发展步伐,为促进国家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张丰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