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时代 新征程 审计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审计人员谈体会说工作 > 正文
 
顶层设计 科学谋划——稳步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改革(甘肃省审计厅王海虎)
 
【时间:2014年12月02日】 【来源:甘肃省审计厅】字号: 【大】 【中】 【小】
    审计机关——国家经济卫士、反腐先锋。随着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深层次问题凸显,审计机关已从过去的幕后走到前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熟悉审计。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也已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审计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社会各方面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已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一些与国家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为保障审计监督权依法独立行使,将探索省级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决定》要求,推进审计的职业化建设。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省以下审计机关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省直管县大背景的迫切要求。财政省直管县已在全国推开,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层级管辖权的限制,只能审计到县的资金,对于资金拨付过程的源头和过程无法审计,对于滞留等问题更是无从查起,在现有体制下,省一级财政也不接受县一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严重制约到审计机关对省直管县资金的查深查透。各省审计机关为了应对这种新情况,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省一级审计力量,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审计模式审计省直管县资金,造成省厅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而县市审计力量又无处着力的情况。破解困局,迫切需要从审计体制上进行改革。
    (二)审计质量生命线的迫切要求。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没有审计质量审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体制,使基层审计很难在工作中全面、如实的揭露所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所发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上影响到基层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和职能作用发挥。“郡县治则天下治”,基层审计机关承担着维护基层经济安全的重大使命,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只有从体制层面解决基层审计机关缺“钙”的问题,解决“软骨病”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才能真正站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和反腐败的迫切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聚焦国家依法治理和反腐败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治标的雷霆手段争取治本的时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大举措,更是推进依法治国和建立反腐败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瞄准“将权利关进笼子”的制度性建设,彰显国家的治理智慧和治理决心。新形势,迫切需要审计机关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发挥反腐尖兵作用,助力国家各项改革。

    二、省以下审计机关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个不相适应。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人员素质水平、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报告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流于形式还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到基层审计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影响到基层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与推进国家治理和反腐败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
    两个日益突出。一是审计独立性要求与同级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宪法》赋予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审计工作和审计结论往往受到来自同级的诸多干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揭露和纠正,给党的机体造成危害,基层审计机关要求审计独立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二是审计任务重与重复审计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形势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的任务日益繁重,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压力陡增。与此同时,由于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省市两级审计组越来越多的直接到县一级开展工作,上审下、审计延伸与同级审交叉重复的情况越来越多,审计力量不足与重复审计并存的局面出现,审计任务重与重复审计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个难题。一是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难题。审计实践中,能融汇贯通法律、管理、财务、基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蛛丝马迹深挖违法犯罪线索,敢于碰硬的攻坚型人才少;有很好的审计思路又能转化为计算机审计程式的实用型计算机人才少。二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难题。审计已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走到了围绕权利监督,围绕效益监督,围绕优化制度监督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走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覆盖监督。如何适应国家对审计的高要求,回应社会大众对审计的新期待,是各级审计机关必须面对的难题。三是审计发现问题处理处罚不统一的难题。同一性质的问题,违反的法规一样,处理处罚结果却各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审计处罚的公正性,在客观上已成为制约审计良性发展的一个难题。
    四个不到位。一是基层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还不到位。部分审计查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改。二是基层用实绩“赛场选马”的干事创业机制还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在某些基层还比较突出。三是基层构建积极向上的审计文化氛围还不到位。正直、敬业、求实、学业务、比业务的审计文化氛围还不浓厚。四是基层发现和移交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的力度和强度还不到位。

    三、改革的内容和路径选择

    (一)体制机制构架改革。一是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不但要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而且要实行审计项目的统一管理。要坚决杜绝无序审计和重复审计。二是配强处室一把手和市县审计局一把手,配好班子,在以德为先的前提下,突出“用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将“想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大胆的使用起来,不唯票、不唯分,不信谣,不传谣,不用小道消息、道听途说和莫须有的问题评价干部。三是构建以大经责为龙头的“五轮驱动”审计架构。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龙头,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惠及民生。加强投资审计工作,节约财政资金。加强社会核查审计工作,净化规范社会中介审计环境,建立社会中介审计库,向社会购买服务。加强内审审计工作,探索向项目多、下属单位多、问题多发的厅局部门派驻内审处,派驻审计处的人财物由省厅统一领导,编制占用被派驻单位编制,如建设、发改、财政、交通、教育等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力量。建立全省内审人才库,统领整合省内内审力量,作为政府审计力量的补充。同时,加强审计服务保障工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省审计一盘棋大格局,全面提升省以下审计工作。
    (二)审计业务改革。一是实行审计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双报制度。既向直接领导报告的同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二是实行审计重大项目的交叉异地审计。减少熟人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三是建立以审计项目、任务为核心的审计组长主审动态工作机制。建立审计组长和主审库,严格审计组长和主审的担任条件。打破以处(科)室为单位的项目审计模式。四是建立审计报告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备制度。五是建立上级审计机关抽查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和询问审计事项的制度。六是建立审计项目组长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机制。进化审计空间,实现审计质量的大提升。
    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和考核改革。一是严把进人关。无论是调入还是考入或者军转转入审计机关人员都应当具备中、高级审计师职称或同级别的相应专业职称。二是审计业务资格准入制度改革。凡是不具备中、高级审计师及同级专业职称的人员应转岗到综合处室,不再参与现场审计,以保证依法审计。同时,修订现行考核办法,突出干部实绩考核导向。
    综上,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裹足不前。改革需要探索,更需要实践,愿审计改革早日成功。(王海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