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喜获表彰  >  风采录  >  集体 > 正文
 
当好“守护者” 念好“紧箍咒” 发挥“助推器” ——浙江余姚市审计局(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地处浙江省东部的余姚市,行政区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3万,外来人口近50万。自1984年2月成立以来,浙江省余姚市审计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加大执法力度,服务经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谱写了审计发展新篇章。近五年来,该局本级共开展审计项目314个,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27.28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09亿元;对75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累计审计工程竣工决算项目1024个,送审金额108.31亿元,核减工程款6.21亿元;移送案件线索8起,审计报告、信息等被领导批示89次,连续7年获得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双优秀”。2014年12月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殊荣。近年来,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余姚市审计局攥紧拳头,履好责,守好门,注重抓好“三个度”。

       一、注重抓好审计监督的广度

(一)财政审计范围从公共预算拓展到全部政府性资金,再到全部政府性资产,组织方式逐步从单个项目向综合性项目转变。一是开展有重点的全覆盖。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一些下属单位,尤其是不经常审计或自收自支单位。如2012年,在电视台审计中发现该台绝大部分工程未经公开招投标和审计,且由一个包工头垄断,移送纪检部门查处,最终包括电视台原台长、副台长在内的7名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该项目获审计署表彰。二是探索国有资产审计全覆盖。2012年开展了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285家单位被调查,梳理出可盘活的土地及房产,并提出“进一步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集中管理部分存量房屋……”的建议。常务副市长专门牵头召集财政、国资、国土、建设等部门研究解决方案,相关建议也被吸收进政府工作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从财务收支为基础审计,拓展到以权力运行轨迹为主线的审计,再到“一观三化一廉”为核心的审计。一是分类管理,实现有计划的全覆盖。根据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复杂程度、岗位性质和所在单位资金状况,把全市73个审计对象,划分为ABC三类,对A类实行“任中必审和离任抽审”,对B类实行“任中抽审和离任抽审”,对C类实行“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代替审计”,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二是建立量化评价体系。2013年该局以“一观三化一廉”为核心,设置三级指标,分别不同权重,开展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量化评价试点工作。

(三)投资审计范围从事后工程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工程结算审计,再到抓住关键环节的全过程审计,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一是实现项目审计监督全覆盖。目前,市级100万元以上,乡镇街道一般3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必须报送投资审计中心审计。对限额以下的工程,先由业主单位委托社会中介审计,再由投资审计中心进行抽查,加强控制。二是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审计。第一,在事前审计中,抓住概算、合同等环节。近五年完成概算审计项目274个,审计资金290.43亿元,通过审计建议调整概算13.19亿元;审查630个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文件结算条款。第二,在事中审计中,抓住工程变更。近五年完成审查工程重大变更314项,涉及变更金额2.76亿元。第三,在事后审计中,抓住竣工决(结)算审计。近五年共完成工程决(结)算项目1047个,送审资金108.31亿元,核减政府投资项目支出6.21亿元。

(四)农村审计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实行三年一轮审,实现全市279个行政村全覆盖。一是开展“百村审计”,村级财务日益规范。2005年成立农村审计中心。2010年成立乡镇监察审计室,属全国首创。通过百村审计,促进农村财务、工程管理渐趋规范,合同签订相对科学合理。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遵纪守法意识也不断加强。2012年全市村级上访量比2006年下降68个百分点。乡镇内部审计新模式被评为浙江审计成立30周年创新样板。二是关注热点问题,社会矛盾有效化解。针对前几年陆埠镇兰溪村、阳明街道北郊村群体信访事件比较突出的问题,对相关村的财务进行审计调查。最后,对兰溪村上街片的121万元公款私存款、北郊村68间房屋不入账等问题进行了查处。2012年,针对群众关注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高、负债高、村级管理人员数量庞大等问题,对全市行政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剖析,推动市委出台了集体经济增收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查处陆埠镇郭姆村工程管理混乱,原主任挪用资金现象等问题,目前该村原书记已调离工作岗位,二位村委员辞职,原村主任获刑。

(一)从第三方数据入手查处问题。从被审计单位容易忽视的第三方数据入手,通过多方比对查处问题。如2010年,通过开户银行提供的数据比对发现交通局下属单位出纳挪用公款654万元的案件线索,移送检察机关被追究刑事责任,追回赃款463万元。该项目获省厅优秀项目及2011年度宁波市十大审计成果。如今年上半年,从企业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的发票突破,在短短5天内就发现部分企业通过虚假发票骗取旅游专项资金的案件线索,涉及骗取资金104万元,移送市纪检部门查处。纪检部门会同检察机关已展开调查,初步查明旅游局某科长涉嫌受贿罪被刑拘。

(二)尝试开展借势、借力、借智审计。一是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审计。去年9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党建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三责联审”。市委组织部参与进来之后,使被审计领导干部更加重视审计,由小会变为大会,扩大了审计影响力。二是与市纪委联手开展审计。2013年,在市农机局审计中发现违规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及在职人员投资办企业(该企业为余姚市农机补贴市场主要供应商)等问题,经纪检部门查处,最终包括原局长、副局长在内的5名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该项目获宁波市优秀项目。三是与技术专家联姻开展审计。针对投资审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该局在挖掘现有审计技术力量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与一些紧缺的技术专家联姻,建立投资审计专家库,解决审计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坚持查处与整改并重的理念。近年来,该局逐步从关注查处问题向关注查处问题和整改落实并重转变。一是借助外力推动整改。借助市领导批示、市人大对审计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等外力,促进审计整改的落实。从2010年以来,已连续四年获得人大满意度90%以上,特别是2012、2013年两年获得100%。二是推动边审边改。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当场能够解决的,尽量采用边审边改,也使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仅2013年审计期间整改金额达1.2亿元。三是推动制度整改。针对一些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2条审计建议分别获2012年度和2013年度省厅“三创三评”建设性建议。

     三、注重抓好审计队伍的厚度

(一)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把审计当成一份追求。该局一直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许多同志把就业变事业,把审计工作当成一份精神追求,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得罪人。如在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在相关利益方的行贿甚至恐吓面前始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维护了审计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

(二)营造审计学习的氛围,加强能力建设。该局非常重视审计人员的学习培养,经常勉励审计人员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要跨界学习,开阔审计视野。每年都提前制订培训计划,仅2013年就组织了287人(次)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目前,审计人员中级以上职称33人(高级职称8人),占总人数的75%。

(三)抓好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审计权力运行。近年来,按照审计业务类型分别整理制订了余姚市审计局工作流程图,内容涉及12个方面;编制了财政决算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国企审计4个操作范本。同时,建立拒礼报告登记、纪检组回访等制度,促进廉政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