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作为现阶段浙江审计维护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重要手段之一,从理念提出到实践探索,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审计同行的强烈关注,纵观浙江审计的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理论历程,经历了国家审计职能剖析、政府资产概念厘清到逐步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在浙江省审计学会2010年重点课题成果汇报会上,浙江省审计厅副厅长王广兵、王小龙出席会议并对课题进行了点评,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究方向的六个课题组结合本地区实践,分析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就政府性资产定义和分类、发展阶段、审计技术与方法、当前政府性资产审计重点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工作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一、 全部政府性资产概念与分类的深化
明确而清晰的政府性资产概念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划分审计范围和边界。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客观系统地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定义,提出了“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政府依法负有管理责任,可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全部政府性资产概念。指出这一新概念以“政府负有管理责任”作为界定是否属于政府性资产的主要标准,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对审计范围的要求,也把握住了全部政府性资产应该“审什么”、“怎么审”的本质和核心。
湖州市审计局课题组认为全部政府性资产是指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用以支持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权使用和依法处置、可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从现阶段政府权力运行范围内的资产形态分析,政府性资产大体可以分为全部政府性资金、部门存量资产、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五大类。
义乌市审计局课题组根据政府资产的经济特点、功能和性质,将政府资产审计对象分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四大类。
二、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面临的主客观环境
我国国家审计自产生之时就非超然独立存在,政府性资产审计发展更是受到客观环境限制。杭州市审计局课题组使用了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分析了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面临的各种环境。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试点成效显著,已取得先发优势是其内部优势(Strength);相关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尚存内部制约因素为其劣势(Weakness);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满足了党委政府加强管理的现实需求,面临着重大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政府性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给审计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威胁(Threat)。
慈溪市审计局课题组全面而细致地分析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面临的五大不足,从领导意识、审计路径、人力资源、审计成效和审计融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开展政府性资产审计的不利因素。
三、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发展阶段
各课题组在回顾政府性资产审计历史的基础上, 对其发展全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杭州市审计局课题组阐述了政府性资产审计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以账面资产审计为主的原始发展阶段。政府资产审计仅停留在对账面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科目结算日的数据签证,缺乏对资产运营管理过程的必要审计监督;以行业部门资产审计为主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是根据行业条块的分工及部门的不同来确定审计对象,但对政府性资产审计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第三阶段为以建立完善的政府性资产监管体系目标的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阶段。
义乌市审计局课题组提出了政府资产审计“阶段性”螺旋上升管理思路。认为政府资产审计的阶段性是根据政府资产管理的阶段性来设计的,政府资产管理可以分为“混乱期”、“规范期”和“效益期”三个代表性时期,政府资产审计根据这三个时期的特点,设置三个不同的审计阶段,三个阶段是阶梯式层层递进的关系,政府资产审计根据三个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措施,实现层层递进的阶段性审计目标,逐步促进政府资产安全、完整、增值和效益管理。
四、当前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重点
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认为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必须围绕国家审计的目标与使命,关注资产管理审计、财政风险审计、资产(资源)配置审计、资产运营绩效审计、行政成本和资产配置审计、资源环境承载审计。
台州市审计局课题组认为审计机关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不受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发挥政府资产审计在地方财政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出要关注财政存量资金风险、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关注经营性资产的风险、关注政府存量土地资产风险四类风险。
湖州市审计局课题组提出,政府权力范围内的资产数量大、性质复杂,基于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应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而在审计实践中,应着重关注对政府权力运行有较大影响的、体现政府履行责任最相关的、现阶段成为政府资源配置重要工具的重要资产、重点领域资源,以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如对民生审计、政府负债审计、财政性资金审计、国有企业审计、资源性资产审计、环境审计重点加以关注。
义乌市审计局课题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第一阶段审计重点包括房产、罚没物品、乡镇(街)存量资产,以促进明确资产产权,明确监管机构,防止资产流失。第二阶段重点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乡镇(街)资产是否全部纳入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进行管理,是否还存在“非转经”后私留资产收益的情况,公共资产管理资料和数据是否全面、准确,是否与预算管理部门信息对称,资产处置、配置是否规范。
五、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技术
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认为实践中对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二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构建以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为主线的审计模式。
湖州审计局课题组提出应用资产项目评估技术对政府性资产中的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价值进行计量。由于上述资产没有确定的原始购置成本或入账价值,资产的审计时点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审计对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资产项目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六、推进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保障措施
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提出应建立有效的审计工作机制,要建立一家牵头部门,实现统筹管理;要建立一套协调机制,使各处室的职责任务得以明确;要建立一个成果平台,如类似于“两个报告”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
台州市审计局课题组提出要建设一支精通风险管理的审计队伍。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二要开展多渠道和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三要实行外部专家聘任制,引进专业力量;四要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学术机构的联系,加强财政风险管理的研究探讨。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开展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职责所在,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需要,虽然面临许多内外因素制约但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随着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必将发挥较大的作用。(作者单位:浙江省审计科研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