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与计划  >  年度计划 > 正文
 
中国审计学会2012年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15年09月24日】 字号: 【大】 【中】 【小】

    2012年中国审计学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和《中国审计学会20102014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国家审计更好地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重点,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并重,深入开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等重大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审计理论研究质量和水平,促进审计文化建设,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审计署重点课题管理,努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学会要与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密切配合,按照《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程序和标准,做好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120122013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招标立项和中期检查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进审计理论建设,经审计署批准,20122013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选题有4个:

一是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如何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其途径,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

二是社会主义审计价值理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理念的涵义和内容,这一理念构建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究。主要是在回顾和分析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和发展30年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建立背景、基本依据、基本构成和发挥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框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上述4个课题选题中,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框架研究定向委托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承担外,其余3个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学会将于近期向社会发布选题,4月底前按照规定程序组织专家完成课题立项评审工作。

220112012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结项评审

审计署20112012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共12个,其中公开招标的课题有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审计与民主法治、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国家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这4个研究方向的10个课题,定向委托审计署有关单位研究的课题有审计干部培训管理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研究2个课题。学会将于7月组织对这些课题进行结项评审。

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是审计署年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的,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是审计署赋予学会的重要任务。2012年学会将按照规定,进一步严格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项评审。首先把课题研究实行三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各课题组不仅要做到形式上的结合,而且要做到在研究过程中实质上的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研究质量;第二,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协调和指导,搞好中期检查;第三,严把结项评审关,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举办第二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

《审计署2008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求,为青年审计干部搭建审计理论和科研成果交流平台,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据此,学会与审计署人教司曾于20096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之后经审计署领导同意,决定今后每三年举办一次。《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举办青年论坛等方式,倡导、鼓励不同学术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努力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一步活跃理论研究氛围,大力培养青年审计研究人才,促进群众性理论研讨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学会20102014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提出,要继续与审计署人教司、科研所、培训中心合作每3年举办一次全国审计青年论坛,培育审计理论研究青年骨干队伍。

按照上述规划和意见的要求,学会经与审计署人教司研究,并报审计署批准,将于5月初举办第二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当代中国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40周岁以下的审计人员,可在上述2个主题中选定一个主题或者其中任一主题范围内的一个方面,自拟题目,向论坛投稿。有条件的省级审计学会也可以在全国审计青年论坛举办前,举办本地审计青年论坛,从中培养和发现人才,也为全国审计青年论坛推荐优秀论文。

(三)多种形式地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学会要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开展群众性研讨活动,进一步活跃理论研究氛围,推进审计工作发展。

1.组织召开4个专题研讨会

一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使国家审计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5月组织召开国家审计如何在加强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专题研讨会。重点研讨国家审计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国家审计在加强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二是为配合审计署纪念中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30周年活动,总结社会主义审计发展经验,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规律,6月组织召开纪念中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30周年理论研讨会。重点研讨中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的背景、依据和重大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审计发展30年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审计事业需要重点解决的战略问题和其他问题等。

三是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推动国家审计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7月组织召开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专题研讨会。重点研讨审计机关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目标、内容、切入点和组织方式方法,以及如何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

四是为推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社保基金预算审计工作的开展,10月与审计署社保司联合召开深化社保基金预算审计专题研讨会。重点研讨当前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保基金预算审计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等。

2.与部分省级审计学会、高等院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地方审计学会的作用,多层面地开展审计理论研讨活动,中国审计学会继续与部分省级审计学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有三个课题:

一是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主要特征和成功做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二是区域环境审计研究。主要研究:处于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地方审计机关,如何根据国家和区域(地方)环境治理规划要求,以及所处区域的特点组织开展环境审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审计干部培训体系研究。主要研究:审计干部胜任能力框架要求和培训体系设计。

对上述每个课题,学会将与23个省级审计学会或者高等院校分别联合组成课题组,由学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各有关省级审计学会或者高等院校为主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联合课题组将分别举行小型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和研讨,力求最终形成有一定理论价值、对审计实践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

(四)召开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加强和扩大两岸各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途径。深化和加强两岸审计界的沟通和交流,是中国审计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国审计学会充分利用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有利时机,借助学术交流的平台,积极宣传大陆政府审计工作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界进一步沟通和合作,为推进两岸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在大陆、2011年在台湾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研讨期间,港澳台审计界不少同仁多次表示,希望到大陆和内地来参加审计理论研讨活动和观光访问。

学会经与审计署国际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协商,并报审计署批准,决定于9月在西安举办2012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有2个:一是绩效审计,二是环境审计。力求通过交流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扩大共识和增进同胞情谊,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工作共同发展。

(五)组织开展境内外培训和交流

为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审计理论研究能力,推动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发展,学会将继续组织开展境内外培训和交流。

一是以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为主题,举办2期审计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参加人员为地方审计机关和审计署系统的审计理论研究骨干,主要培训内容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途径、方式和当前的重点,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等。

二是9月由学会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主办1期环境审计骨干培训班,参加人员为各地审计机关环境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骨干,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审计机关的领导到培训班讲课。主要培训内容是: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环境审计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前沿,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环境审计先进经验和做法。

三是为开阔研究视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发展,9月组团赴法国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审计专题培训。主要是深入了解法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法国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推动政府加强和改进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经验。

(六)进一步办好《审计研究》杂志和学会网站,加强宣传工作,推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审计研究》杂志是我国审计界的重要学术刊物,是学会交流和推广审计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保持和提高《审计研究》的学术权威性,是中国审计学会作为学术团体发挥作用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根基。学会要进一步办好《审计研究》杂志,针对审计理论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稿和约稿,扩增优质稿源;更多刊载探索新领域、新方法和具有新观点、新思路的论文,鼓励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编辑能力和水平,严格编审,确保《审计研究》杂志较高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加强网站建设是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采取新举措,强化网站开展宣传和服务会员的功能,努力使网站成为学会传播信息、联系广大会员和有关方面,以及各地、各级审计学会组织和会员进行理论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媒介。一是开辟审计理论研究骨干、会员进行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专门功能区域;二是落实专人负责网站各栏目管理,及时更新栏目内容,传递各地、各级审计学会工作动态和信息;三是推介国内外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推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

学会要加强与其他相关杂志、报刊的联系和协调,加大向不同读者群、受众面进行审计学会理论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宣传力度,扩大审计学会工作的影响,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七)加强对学会分会和单位会员的业务指导,形成合力,推进审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分会和单位会员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基础。学会要按照审计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学会分会和单位会员的业务指导,密切审计科研人员、审计业务人员、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形成合力,推进审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资源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课题的研究,尽快建立环境审计专家库,同时积极配合办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和环境审计骨干培训班,推动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计算机审计分会要筹备和开好国家审计信息化与国家治理专题研讨会,完成好《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十二五研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编撰和出版《中国计算机审计研究报告(2012)》,组织搞好《审计署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编写工作,推进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发展。

审计教育分会要充分调动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的积极性,完成好审计署20122013年定向委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框架” 课题研究工作,办好首届审计博士论坛第二届审计教授论坛,进一步活跃审计理论研究氛围,推动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

各省级审计学会要按照《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及时总结、探索学会工作的经验和规律,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和办事机构,积极推进学会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审计理论研究做出新贡献。

各特派办理论研究会(组)要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根据特派办工作的特点,更加注重结合审计实践开展审计理论研究。要学习和借鉴哈尔滨等特派办的做法和经验,探索从深化审计项目需要出发选择研究题目,以理论研究成果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和效果,更有效地服务审计实践。

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分会和各省级审计学会、特派办理论研究会,以及其他单位会员,要及时向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报送工作动态。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要及时了解各分会和单位会员的工作情况,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计划年内分别召开省级审计学会和特派办理论研究会(组)工作经验交流会,以进一步总结和分享学会工作经验,推动提高学会工作整体水平。

(八)进一步加强审计学会的会风建设

保持优良会风是中国审计学会的立会之本。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始终如一地抓好会风建设,继续保持求实、严谨、科学、创新的优良会风。两年来,广大会员按照这一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深入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同时维护了审计职业和审计学术研究的良好形象。但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也存在诸如研究不深入、脱离实际、盲目照搬照抄、低水平重复甚至抄袭、剽窃等问题。这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损害了审计理论研究风气,阻碍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以纠正。

中国审计学会将按照中央精神和审计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会风建设,继续大力发扬求实、严谨、科学、创新的优良会风。一是组织广大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学会和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使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贴近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三是坚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不畏困苦、淡泊名利的科学研究精神,潜心探索审计发展规律,深化和创新审计理论,在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质量和深度上下功夫;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方式,加强科研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强化学术规范,引导广大会员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力度,坚持对学会征集的论文和收到的杂志投稿进行专门检测,对于查实有抄袭和剽窃问题的文章,不仅不予采用,而且五年内禁止其作者参加中国审计学会组织开展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活动,对其中情节严重的,建议所在单位给予必要的处理。通过教育引导和惩处相结合,维护审计理论研究的良好生态,为推动审计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创造有利的氛围和条件。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