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以“1+6”审计模式践行审计“免疫系统论”
 
【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字号: 【大】 【中】 【小】
    按照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要求,目前的审计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从审计具体工作看,重视会计信息审计,忽视业务职能审查。从审计作用看,缺乏从宏观全局揭露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联系起来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不够。审计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从守卫的相对被动向免疫系统的主动、积极预防、提示和抵御转变,从而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运行和发展。这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对审计提出的新起点、新要求、新定位,也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建设审计免疫系统,从审计效果看,它截然不同于经济社会运行出现问题后的查处惩治。更应当追求被审计单位直至国民经济不得病送健康的审计效果。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审计,形成一条对违规违纪问题的高压线,或者叫构筑一张维护经济秩序的防护网,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金融安全、民生安全、国有资产、环境、资源等安全。二是促进政府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反馈有关政策和措施的效果,评估政策的效应,提出完善政策和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促进责任政府的履行。主要作用在于发现政府责任的缺失和促进政府责任效率的提高。
    1
帐户+事项。就是在帐户入手审计的基础上实现事项入手审计工作思路的转变。帐户入手审计是我国审计的基础方法。是审计机关以作为资金活动载体的银行帐户为起点,查证相应的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这个基础方法在审计系统已经运用了十多年,但随着免疫系统论的提出,仅使用帐户入手这一基础审计方法确有其局限性,只有把审查业务信息和审查会计信息结合起来,才是完整内容的审计。诚然,会计信息是反映经济事项的载体,但并不是全部。应将会计信息归结到经济事项上来,从事项入手进行审计,更加关注审计对象的职责、业务、项目等相关事项,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客观评价,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特别是随着国库集中支(收)付、票款分离、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会计制度的改革,更多的资金流业务流是分离的。许多决策和管理经济事项的部门,并没有会计核算(如有的财政部门集中管理本地区的部门经费),但这并不能说这些部门没有经济活动,部门负责人没有经济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审查事项,对部门单位所掌握的事权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或评价。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主要有财政财务收支、重大项目决策和廉政建设三大审计事项,但目前对重大项目决策的审计往往被忽视了,同时还存在着只管项目不管钱就不需要审计的误区。因此,只有坚持从事项入手审计,才能够摆脱就账论账的惯性思维,对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的关注和评价,全面科学地发挥审计免疫作用。
    2
收支+效益。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标志。从目前审计现状来看,企业绩效审计相对容易开展,因为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比较明确,但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就比较困难,因为涉及到对社会效益和公共财政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这方面的工作显然落后于真实、合法性审计。我们应当把盈亏和效益理念引入政府财政资金审计中。完全可以在政府会计(预算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中假设一些类似企业会计中的损益、成本类科目,把政府每个花钱的项目当作企业的某个产品,归集和分配财政收支,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通过审计内容的展开升级,向资金收支的两头使劲,向纵深和高层次延伸。按这种方式,目前开展的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审计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好评。审计机关要始终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和借鉴各国有益经验的思路,既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揭示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公务消费等活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又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投资审计,积极稳妥地拓展资源、能源、环境等新的审计领域。
    3
审计+调查。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实现审计与调查的有效结合。尽管《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审计权和调查权,但由于更多合法性审计的查处,所以审计调查这种方式和权利运用的相对较少。采用审计与调查相结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成效。特别是在每年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由于财政改革逐步到位,涉及部门经费的违规问题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以事项入手的专项审计调查,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其次,审计专项调查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方式也相对灵活性,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化解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第三,按照《审计法》第22条和第33条规定,审计调查不必受各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对象的局限。尤其对于地方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对一个区域或者某个系统的经济事项开展审计调查,涉及到垂直管理的职能部门、民营领域等更广的范围和层次,发挥更好的作用。而这往往会给政府提供一个更好的审计产品。第四,有效的审前调查与实质性审计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选准审计重点,缩小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审计调查的方式,可以是专门的、专题的审计调查,也可以是审前调查或审中、审后的调查。
    4
报告+信息 要深刻理解和贯彻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产品的要求,切实转变审计信息是审计副产品的认识,在审计成果利用上力求实现报告与信息的双丰收。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途径。审计项目的实施可以产生一系列审计成果,综合利用这些成果,可以综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抵御消灭修复功能。一方面,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法定文书,是审计档案必须的硬件。但其法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削弱了审计成果的阅读性及时性专题性。因此,将审计报告和审计过程中的审计素材及时、全面地转化、提炼、升华为审计信息、简报和调研报告等,应当成为每个审计人员、每个审计项目的硬指标。另一方面,审计机关还应当设置专门人员,负责审计成果的汇总加工和业务指导,通过剪裁拼接,有效地利用独立的、分散的审计素材,包括对边角余料的再加工利用;通过合并同类项深加工,精炼和升华审计成果。第三,审计机关每年都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用来转化成果,将涉及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提出审计建议,完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促进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
质量+效率。在审计业务管理上要做好质量与效率的结合。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健全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准则,积极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项目全程质量控制,促进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要讲求审计自身的成本和审计对象配合审计的成本,《审计法》也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要求,过高的成本不仅直接影响审计的时效性和成果,也有悖于突出重点的审计指导思想。
    6
纪律+形象。建设审计免疫系统,审计自身首先要具备免疫功能,同时还要具备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的功能。 廉洁是审计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一旦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有不廉洁行为,就必然丧失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根本立场,丧失对入侵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必须强化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纪律+形象就是在遵守纪律的同时,还要注重执法执纪的方式,避免生硬和简单,讲求文明审计,力求润物无声,树立审计形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山东省淄博市审计局   杜贞耐  房虹)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