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25年来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与繁荣
 
【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字号: 【大】 【中】 【小】

审计理论的初步探索

    1983年9月,随着国家审计署的成立,我国审计制度的恢复,审计理论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许多基本概念都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研究探索。1984年中国审计学会成立后,曾先后多次举行了审计基本理论研讨会,讨论关于审计的涵义、对象、职能、作用和任务等问题。虽然审计界对此看法不甚一致,但大家都加深了对审计基本概念的认识,对当时继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其次,审计理论界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审计如何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审计理论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说明上,更要加强对应用性理论的研究。1985年,中国审计学会举行了经济效益审计研讨会,探索经济效益的概念、范围以及如何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服务。这一初步探索为今后研究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再其次,研究内部审计有关问题,探索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1988年,中国审计学会举行内部审计专题研讨会,讨论内部审计的职能、任务、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内部审计除了查错防弊的监督作用外,还有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职能。总之,第一阶段是我国审计理论初步探索阶段,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我国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审计理论研究范围扩大

    1992年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对我国审计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的社会审计迅速发展,服务领域拓宽,社会审计的风险日益加大,由此推动了对社会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研究。一些研究者提出我国的社会审计应由原来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以顺应新的形势对社会审计的要求。

    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使国有企业面临全面深刻的改革,而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这种变革中不可避免地也要从观念、体制、内容等方面发生变革,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审计界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地位、职能以及其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如有的研究者认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对被审活动的恰当分析、评价、建议来衡量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控制的有效性,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其发展对策是加强行业引导,建立注册审计师制度,建立内部审计法规,实行内部审计达标晋级办法,以此来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

    再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政府的公共开支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监督和考察政府公共开支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使国家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是这一阶段审计理论讨论的重点之一。一些研究者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对政府和国有企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监督要求逐渐加强。这种状况要求我国政府审计既要审查国有资产财政部分的经济效益,又要审查公共财政部分的经济性、效率性,其中效益审计就是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这一阶段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这反映了我国审计学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而进行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审计理论的繁荣

    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审计工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新的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审计学科发生巨大的变化,审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如公司治理问题、环境审计、管理审计、审计文化、审计体系、企业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审计基本理论、审计史等。限于篇幅,以下简要介绍其中较有特色的几个方面成就:

    第一,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结构。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学界重视探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独立审计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可以起到保护股东权益、降低企业风险、增进代理人利益、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等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也包括对环境审计的探索与研究。如有的研究者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为环境审计提供了基础和发展条件,并对环境审计的定义、对象与目标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重视审计文化的研究。如有的研究者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审计文化在审计科学研究和审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了影响审计文化形成与发展等诸方面因素和审计文化的内容。这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具有参考价值。第四,这一阶段在审计署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对审计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对中国悠久灿烂的审计史发展脉络进行详尽全面的梳理,总结了审计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为今后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第五,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在审计理论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实证研究与传统的规范研究相结合,使二者的研究成果能够相互印证、借鉴,从而提高我国审计理论的研究水平。此外,审计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或视角,使审计理论研究向更广阔、纵深的方向发展。如有的研究者借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研究审计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审计理论25年的发展历程,面对当代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将更重视环境审计研究,以达到节约、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二,随着政治民主化改革和反腐倡廉的推进,绩效审计将成为未来政府审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舞弊导向型审计的研究也将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进程将大大加快,这将促进国际审计准则以及与各国间审计准则协调的研究。第四,当前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知识、信息、人才、智力为主的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重大大增加。无形资产的不稳定性、多变性和难以计量性,增加了无形资产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审计的研究。第五,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审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对电算化和信息化审计理论的研究,以应对信息网络对审计的挑战。(资料来源:2008年10月15日《中国审计报》)

(作者:方宝璋,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