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国家、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董大胜
2.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思考 蔡春 刘静 黄昊
3.审计技术方法研究专题[两篇]
(1)基于金融审计大数据的证券市场异常交易模型探讨 赵圣伟 吴雨横
(2)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 陈骏 时现
4.大数据审计中要做到的“三个把握” 章轲 张冬霁 等
5.审计大数据关联的网络分析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牛艳芳 薛岩 等
6.确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逻辑机理及例证分析 陈献东
7.提高大型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资源集聚效能 孙伟
8.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师选择 宋常 陈胤默 赵懿清
9.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审计的影响 罗棪心 伍利娜
10.审计报告新准则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杨明增 张钦成 王子涵
11.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能改进审计质量吗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12.地方官员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杨鑫 李明辉 程海艳
13.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 王雄元 高曦
14.监管距离、事务所规模与盈余质量 于鹏 申慧慧
15.自媒体传播渠道对内控缺陷披露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 徐静 葛锐 韩慧
16.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能否抑制代理成本 谢凡 施赟 舒伟
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思考
蔡春 刘静 黄昊
【摘 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讨论了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问题,从审计功能与非审计功能的划分、国家审计职能边界的界定以及审计监督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等三个方面探讨对审计基础理论问题的再认识,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提出了审计理论研究应重点拓展的七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学科交叉视角推进审计理论创新研究新体系构建的思考,提出了包括审计经济学研究、审计政治学研究、审计法学研究等十大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构成的中国特色审计理论创新研究新体系。
基于金融审计大数据的证券市场异常交易模型拐
赵圣伟 吴雨横
【摘 要】近年来, 金融审计工作面对和处理的多部门、多行业的多类型数据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环境下的审计数据分析和应用模式,利用大数据构建分析模型,是金融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法行为一直是金融审计的重要关注内容。在审计实践中,本文基于证券市场成交数据,通过重点研究内幕交易和持续跟踪型“老鼠仓”两种异常交易的特征及其在成交数据上的表现形式,分别根据入交易和大量趋同交易两项主要特征构建两种异常交易的分析模型,用于识别可疑账户。经过与协同分析核实后的可疑账户,最终形成情况线索。
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
陈骏 时现
【摘 要】审计全覆盖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历史使命,也对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文献对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技术层面,就技术创新而论技术创新,难以有效实现审计能力与审计效率的提升,无法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现阶段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存在的现实困境表现为与审计业务匹配度不高、忽视系乡性创新、缺乏审计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理论框架表明,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应以目标性、系统性和组织性为核心,探索基于审计业务类型、系统性创新和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实现路径。
大数据审计中要做到的“三个把握”
章轲 张冬霁等
【摘 要】当前,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应用成为国家审计顺应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需求变革的重要举措。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深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机遇,总结国内外大数据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将呈现出“5M”特征,即具有更多的环节、关注更多的主体、关注更多的关系、关注更多的目标以及关注更多的行为。基于大数据审计的“5M”典型特征,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的新变化,提出从理论、法规、管理、技术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创新的路径。以期为加强科技强审,更好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审计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审计大数据关联的网络分析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牛艳芳 薛岩等
【摘 要】当前各级审计机关正在全面推进审计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多行业数据实现了集中存储和管理,为审计全覆盖实施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源。审计人员正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大数据审计方法,其中跨行业大数据关联分析成为当前发现审计疑点、扩大审计覆盖面的主要方法。在前沿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审计大数据关联分析已不再是基于SQL的关联与对比,而是源于多领域审计大数据的实体识别、关系提取后的大型审计关系网络,该网络存储于分布式图数据库中,形成集网络分析和可视化辅助为一体的智能分析平台。为进一步阐述审计大数据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审计大数据网络分析平台建设框架,指出审计大数据关联的社会嵌入优势,概括“点、线、面、块”的网络分析方法体系,以及图数据库存储和可视化展现要求;并以某地区在建的审计智能分析平台为例,说明财政资金支付网络建模和分析效果。面向图存储的关联网络分析是审计大数据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升审计大数据关联的查核、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
确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逻辑机理及例证分析
陈献东
【摘 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是由审计的客观需要和审计的现实可能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影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客观需要主要来自国家、社会公众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的现实可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操作规范等。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相互作用并达到均衡状态时确定的审计内容,效果最优。现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实可能从总体上难以满足审计的客观需要,因此需要逐步改善审计的现实可能,分阶段、分步骤满足审计的客观需要。从而使审计内容呈现层次性,即近期审计内容和远期审计内容。最后本文以水资源审计为例,具体分析这一逻辑机理在确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时如何发挥作用。
提高大型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资源集聚效能
孙伟
【摘 要】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 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使政府审计供求矛盾凸显。在现有审计体制和审计资源背景下,如何提高审计效能,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上,实行大型审计项目统一组织是近年来的一个有益探索。通过把各级审计机关的资源集聚在一起,优化组合,达到事丰功信的效果,为审计服务于宏观调控搭建了平台。本文阐述了大型统一组织审计项目产生的原因、优势,指出它的局限性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型统一组织审计项目集聚效能的策略。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师选择
宋常 陈胤默 赵懿清
【摘 要】文章以207-204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当现任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OFDI企业会更多地将之变更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当企业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国家及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当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
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审计的影响
——基于“陆港通”背景的实证研究
罗楼心 伍利娜
【摘 要】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缺乏成熟的运行机制,与境外市场的融合程度也较低。“陆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互联互通,对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陆港通”政策的实施为背景,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审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司成为“陆港通”标的后,其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都有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实施“陆港通”后,非“十大”审计、弱公司治理以及非交叉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有显著提升。本文从审计角度切入,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陆港通”政策更大范围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审计报告新准则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 2016年A日股上市公司审计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杨明增 张钦成 王子涵
【摘 要】以2017年开始实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系列新准则为研究对策,机的经验数据,考察了审计报两市首先实施新准则审计的A+H股上市公司和实施旧准则审计的其他A股上市公司已学站日准则审计的其他A人 是与实施旧2告新准则实施的政策效果。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无论意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股上市公司相比,还是与A+H股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相比,审计报告新准则实施显息量越多,审计质量越高。著降仍喜核高上述发现为进一步实施审计报告系列新准则提供了经验证据。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能改进审计质量吗?
一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的证据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摘 要】从证监会的各类行政处罚性监管转向证券交易所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是近年来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以交易所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询函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当问询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涉及内部控制、风险和诉讼等内容以及问题教量越多或公司延期回函时,审计质量提高的程度更大;问询函对审计质量的改进作用还受到到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的显著影响;此外,企业在收到问询函后事务所要求的审计费用提高。
地方官员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杨鑫 李明辉 程海艳
【摘 要】地方官员变更会导致相关政策的不连续,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利用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公司所在地区市委书记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公司所在所在地区市委书记变更时,会计师事务所会提高对公司的审计收费,表明审计师会将客户所在地区官员变更所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视为一个风险标志,进而通过提高审计努力程度或者收取风险溢价来应对这一风险。并且,上述影响在与地方政府关联不紧密以及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管强度在官员变更中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骑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提供了官员变更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治环境对审计行为的影响。
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与审审计费用
——基于文本余弦相似度视角
王雄元 高曦 何捷
【摘 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充分 识别、评估和判断影响公司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本,息披露可能会影响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进而影响其审计行为,然而现有文献并未关注。本文基于2007 ~2016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与风险有关的信息,从文本相似度视角研究年报凤险信息被露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说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降低了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质量较高组以及公司显性凤险较小组,说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较高是因为公司没有新增风险而并非公司隐藏了风险,余弦相似度较高的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通过省去部分审计工作程序进而降低审计费用。
监管距离、事务所规模与盈余质量
于鹏 申慧慧
【摘 要】本文运用我国 上市公司数据,以地理距离为视角,研究监管机构对距离不同上市公司监管效果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证券监管具有明显的距离效应,上市公司距离证监会越近,盈余质量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是证,券监管的有效补充机制,相对其他所,国内大所强化了对远距离公司的监督;证券监管的距离效应影响审计师的执业行为,审计师对于监管距离远的上市公司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内大所强化监督是出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国内大所监督的距离效应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负债率高和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监管、审计师选择以及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自媒体传播渠道对内控缺陷披露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
徐静 葛锐 韩慧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公司与投资 者沟通渠道多元化,自媒体传播渠道对资本市场特定事件的市场反应产生影响。在沪深两市2015~2016年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中,选择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按照有无披露内控缺陷以及是否通过微博进行投资者沟通分类筛选,得到两组研究样本、两组对照样本和三组配对样本,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内控缺陷披露前后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异常收益,并控制是否具备微博传播渠道变量,分析其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确定自媒体传播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抵减市场事件的负面反应。
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能否抑制代理成本?
谢凡施
【摘 要】本文以211-2015年强制披露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制订对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制订越严格,越能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本文进一步检验外部治理机制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降低代理成本的过程中,高质量外部审计、更高的市场化进程与严格的定量认定标准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在理论和实务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