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基本情况规划与计划课题管理学会会议培训与学习学术交流审计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审计学会动态 > 正文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研讨会在广州召开(2003.4.10-11)
 
【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字号: 【大】 【中】 【小】
   由中国审计学会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联举办的“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纪念审计制度写入《宪法》20周年审计研讨会”于2003年4月10日至11日在广州举行。自去年年中分别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审计报》刊登征文启事以来会议组织者共收到论文80余篇,经过评审筛选共采用了60多篇。根据论文提交情况参加会议的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审计机关以及特派办的一线审计工作者或审计科研工作者,有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约100人共聚一堂,探讨现代中国审计面临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山大学副校长徐远通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罗进新在开幕辞中以国家审计为主,概要地回顾了20年来发展与成绩,并就国家审计走向现代化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一是审计要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要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和政策评估的路子;三要夯实审计工作的基础。他指出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审计迎头赶上了许多国家的审计水平,但把它推向现代化还有更漫长的路要探索,需要从理论上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为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研究总结新中国审计制度建立二十年来的基本经验,探讨我国审计面向新世纪、进一步发展提高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次研讨会的内容比较丰富,实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当前面临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内部审计问题,对审计教育、审计的基础理论也有涉及。
    一、关于国家审计理论的探讨
   有关国家审计的理论问题既是审计实务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也吸引了学者专家的注意。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专设了“国家审计论坛”探讨国家审计问题,共有7篇文章在大会上发言,其它的在小组会上发言。
   1、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创新理论是这次会议集中的话题,所收到的论文从多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有的从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入手,还有的从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十六大对政府审计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入手,论证了现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在世纪之初逐步建立、完善面向现代化的审计体制的一些构想,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1)多数研究认为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与我国国情,与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基本适应的,审计机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这种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最主要的问题是审计的独立性不够,是政府的内部审计,且越到基层越明显,这既制约了审计的发展,也限制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3)在研讨中大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各国的国家审计制度都是依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设立的,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惯例,我国的审计体制也应参考国外、最终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对今后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如何发展如何完善主张则不尽一致:有的主张由行政型逐步向立法型转变,或把向立法型转变定为远期目标,其最大的好处是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但实现这一步有相当大的难度;有的主张根据中国国情还是行政型为好,但要做些改革,以增强其独立性,具体的形式又有多种设想:从审计署垂直到省,省垂直到县;或实行监审合一,“一府三院”模式;也有的提出在维持现行行政体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由国务院(审计署)垂直管理的单一系统,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市县区不再单独设审计机关,地方审计机关作为国务院(审计署)的派出机构行使其审计监督职能,接受人大的监督,并加进司法型的因素,即通过法律修订赋予审计机关司法要求权。
    2、关于国家审计风险的研讨
国家审计的风险问题也是会议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话题,有多篇文章涉及此议题。主要的观点有:
   (1)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日渐明确,国家审计风险日益增加,其表现形式多为政治、社会、名誉、心理等方面的损失。
   (2)国家审计风险的特性:一是社会性,如审计偏离“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原则可能会引发对整个政府的不信任,政治影响广泛;二是具有复杂性,主要是权力行使不到位而产生的风险。
   (3)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认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共同之处,但国家审计承担风险方式、范围、责任种类及社会影响与注册会计师是有区别的。其风险因素主要从国家审计面临的审计环境(社会期望值高、法律环境不完善等)、审计技术方法的滞后以及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对策:收集国家审计风险案例资料,进行风险分析,开展风险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增强审计计划的独立性,合理安排审计任务;明确分工,建立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控制审计人员的个人利益风险;健全法制,完善国家审计准则,严格规范审计程序,确保工作质量;改善内部管理协调,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分析运用。
    3、关于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目标的研究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要发挥“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一新的目标,赋予审计机关新的职责,将国家审计机关的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引起审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次会议也有多篇文章研究了这一问题。有的作者研究了中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发展,政府审计体制和职能,认为政府审计的产生本身就是权力制约的需要,政府审计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大有可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国家审计体制进行改革,奠定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组织基础。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提供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整合机制;制定并完善对审计权利制约和监督的法律法规;加强“人、法、技”建设,为发挥作用夯实基础;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深入进行合规合法性审计,规范政府财政预算行为和财务收支行为,并善于抓大案要案审计,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制审计等。
    4、关于加入“WTO”后的审计环境和国家审计对策的研究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有多篇论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主要的观点是:
   (1)加入WTO后审计机关面临的社会环境会有较大改变;主要有:政府职能将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巩固和完善同时经济高速发展;法律更加完善且判例法的因素可能逐渐增多;文化传统也将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结论是国家审计的现行模式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进行改革。
   (2)加入WTO对国家审计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研讨中认为加入WTO后对国家审计的“人、法、技”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的影响主要是观念方面的:要转变观念,增强入世观念,增强依法审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观念,增强人本观念,增强服务观念。对法的影响:审计的法定职责会受到影响,传统审计的范围及事项将受到挑战,范围会缩小,某些审计职能会取消或调整;有些法规因“过时”而不能再作为审计依据,同时又有新的法规出现,审计执法必须符合透明度原则;审计法律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审计立法也将与WTO原则相衔接。对“技”的影响,真实性审计要进一步深化并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传统审计技术将进一步被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取代。
   (3)国家审计的应对策略:科学设计国家审计应对WTO的对策体系,主要内容有,首先是改革现有行政型审计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完善审计法制,提供较完备的审计依据;二要进一步调整国家审计的目标,从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查帐防弊为主向国家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审计转变;三要强化国家审计宏观经济监督职能,突出监督保障和信息反馈作用;四要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向计算机审计过渡;五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国家审计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六要提升审计准则水平,健全国家法律制衡机制。
此外有关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还涉及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的审计问题、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等等。
    二、关于社会审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CPA的审计质量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如何监管。有关CPA监管问题,与会代表主要从审计收费与审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消极影响为起点,分析讨论了应加以关注与监管的因素。
    三、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对内部审计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研讨了内部审计对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对公司监督制衡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如何在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首先根据我国目前公司治理存在的种种问题,研究了内部审计对完善公司治理的作用,认为发展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条新途径。
    四、此次研讨会的特点。
    这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安排紧凑(有十八人大会发言),气氛活跃,发人深思,有一定深度。参会的代表们一致反映此次研讨会很有特色。首要的特点是论文作者限时介绍自己的论文及研究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点评、提问,突出论文点评的作用。为大会发言论文进行点评的专家、教授事前作了十分认真、充分的准备,点评中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既针对论文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分析,肯定作者的贡献并提出值得商榷和需要改进之处,又针对研究方法,指出运用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对论文结论的影响。参会的同志高度评价论文点评的水平,认为从中受到启发很多、收获很大、印象很深刻。
此次研讨会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大会重点交流论文7篇,其中使用实证研究和数学分析的3篇,涉及问卷调查的2篇,传统规范研究的2篇。在会议讨论和交流中,专家、教授们还提出运用实验方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议。提倡研究方法多样化成为本次研讨会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
    此次研讨会的第三个特点是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深入的交流。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人员都很多,并且对彼此的论文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交流,对各自的研究与思维方法和局限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找到了合作研究的更多机会和更广泛的基础。不少实务工作者反映从没有参加过这样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有的同志自费来参加会议,认为这一千多元路费花得值得。与会同志呼吁,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增加透明度,提供更多的审计工作数据资料,为深化审计研究创造条件,促进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短短2天的研讨会已经结束。相信此次研讨会所带来的研究机遇、研究风气、以及审计研究的新的思想火花,能够为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审计事业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闭】    【打印】
  版权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本站电话:010-82199820
本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编:100086) 备案编号:京ICP备19011981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